经济日报金观平:外资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渣打银行近日表示,已申请在北京成立一家证券公司;高盛集团宣布,中外合资理财公司“高盛工银理财”已获准开业;富达国际宣布成为首批在中国开展全资公募基金业务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这体现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信心源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向好。2022年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消费、投资、进出口有望回升,多个外贸大省已组织企业积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回暖,为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心源于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在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依然能够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展望未来,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看消费,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看投资,中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看外贸,中国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2022年前10个月进口14.9万亿元,增长5.2%。
信心源于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通过扩大开放、互利共赢,中国大市场已成为世界大机遇。当前,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以银行保险业为例,过去10年,我国推出了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大批外资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共享发展红利。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10年前增长超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10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
越是深度融入,就越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接下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场普遍预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将继续提速。


- 全球最大核动力集装箱船来了!这家央企船厂发布全球最大核动力箱船,15-20年更换一次“电池”
- 迈入“人造太阳”时代 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 AMD涨近10%、谷歌涨超5%!美股再掀AI狂潮,多模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 51个转基因品种获审定通过 种业龙头为产业化主力
- 谷歌Gemini多模态技术望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 产业链公司受关注
- 小米新车上市临近,门店展车摆放确认中,产业链“摩拳擦掌”
- 首届OpenHarmony人才生态大会将开,华为等多公司支持,合作伙伴有这些
- 政策市场双重推动,充电桩布局加速,关注多元场景和新技术下带来的投资机会
- 多国禽流感疫情告急 重视动保板块机会
- 亚马逊大幅削减廉价服装卖家费用 相关企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