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券商下调公司评级研报攀升说明了什么问题?

摘要
自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给予中信建投“卖出”评级之后,券商研报问题又开始引起市场的关注。

  自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给予中信建投“卖出”评级之后,券商研报问题又开始引起市场的关注。3月15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此表态称“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实际上说明券商的卖出评级得到了监管层的肯定。

  据不完全统计,在3月15日之后,券商出具下调评级的研报数量正在以日均4-5篇的速度持续增加。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百余份研报下调个股评级,其中3月份至今下调评级报告数量已多达42份。相对于此前券商研报以“鼓吹”为主,下调评级的研报数量大增,这在此前是非常罕见的。

  就像中信建投遭到除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以外的多家券商下调评级一样,信立泰等上市公司,都遭到2家(次)券商的下调评级。因此,中信建投的遭遇并非个案。当然,对于券商下调评级的研报今后能否成为市场常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本来就是利益关联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需要券商提供服务,而券商通过提供服务从中获取收益。而且,券商卖方研究往往需要得到上市公司方面的配合。比如调研、获得重要信息等,券商一般只有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但如果券商对相关上市公司作出卖出评级的话,上市公司对于这样的券商显然也是不感冒的。那么,券商如果欲通过调研来获得卖方研究,并通过卖方研究获取佣金的模式可能会遭到挑战。客观上,这也是券商研报中,对于下调评级特别是给予“卖出”评级非常谨慎的根本原因。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的“卖出”评级研报,曾经引发了市场的震荡。不过,两家券商的研报却又并非没有道理,因此才能产生“一击即中”的效果。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其时的中信建投短期内涨幅太大,也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

  但券商的下调评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价并非只有下跌一条路。同样以信立泰为例。2月28日与3月13日,光大证券与东方财富证券都曾给予其下调评级,但信立泰的股价并非如中信建投一样一蹶不振,反而还在随后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因此,券商研报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业绩状况、股价涨幅等方面都有关系。像某些蓝筹股与白马股,如果其涨幅本身不大,即使是券商给予“卖出”评级,仍然无法左右股价的涨跌。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初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成为“千夫所指”,不乏有被“冤枉”的成分在内。

  对于券商研报,监管部门早就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第二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加强合规管理,提升研究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第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应当秉承专业的态度,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基于合理的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审慎提出研究结论。因此,只要券商研报给予的评级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对于这样的研报,就没必要用“第三只眼”来看待,更不应该引起非议。真正应该引起非议的,是那么不客观且丧失了审慎原则的研报,以及那些跟风的研报。

  而个人以为,券商下调评级研报的增多,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市场的一种进步。A股市场只有鼓吹“增持”而没有看空的研报其实是不正常的。实际上,对于下调评级甚至是“卖出”评级的研报,目前来看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对于做空机制缺乏的市场而言,需要更多的看空研报,也需要更多的看空研报来平抑市场的冲动。

关键词阅读:券商 评级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