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经济发展是否一定会伴随通货膨胀?

  在经济萧条时,往往是社会需求减少,通货紧缩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在经济发展向上时,一国经济的发展的确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通胀上升,但这是微弱的,不会恶性通货膨胀上升。举个例子,美联储连续加息,就是指要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带动美国国内的核心通胀率突破3%的大关。

  应该说,美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靠启动民间消费来解决,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健康的,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通胀回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为经济复苏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购买需求旺盛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当然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但是,我们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主要靠民间消费来拉动,因为我国向来是“国富民穷”。虽然说,老百姓这些年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贫富差距也拉得很大。所以,过去中国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既然民间消费不行,就只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建)和出口。而通过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都会带来货币超发现象,以及较高的通胀率水平。

  第一,中国经济一旦稍有下行,很多专家就提出要货币宽松,就是将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基建领域。但是,经济下行是结构性问题。如果结构性问题,靠货币宽松就能解决,那世界各国只要一发生经济下行问题,就只要发行大量货币就可以了,何苦还要结构性调整呢?而大量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需要大量的流动性,这就导致了大量信贷资金流向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给我国潜在的通胀埋下伏笔。

  不可否认,货币宽松就像给经济打了鸡血一样,能拉动一时经济的复苏,但从长期来看,不仅效果在逐步衰退,而且副面作用还很大。举个例子:2008年时4万亿投资+10万亿信贷,就能立刻拉动的经济增长。而到了2019年若再实施时,效果可能会更差。不仅效果不如预期,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就是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通胀水平却在持续的上升之中。

  第二,过去我国出口长期处于对外贸易顺差中,以及大量外资来中国投资,而我国政府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有多少外汇进来,就要拿出相对等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如果遇到美联储货币宽松周期,于是外面流入中国的资金越多,我国货币超发现象就越严重。这也是我国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所以,靠出口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带来的货币超发现象却无法避免。

  三是,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每年有大量廉价商品流向国际市场。但与此同时,中国却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却非常有限。也就是说,我们把大量廉价商品输向海外,只能换得巨额的美钞,但却无法换来我们需要的等值的商品。于是国内商品数量越来越少,所对能应货币数量越来越大,国内不出现通胀才是怪事。

  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会伴随着通货膨胀,像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由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副作用最小,而且发达国家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也是在均衡发展。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些走偏。尽管出口+投资数据亮利,但是消费数据却表现不强劲。而正是因为,出口+投资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才会导致国内经济过去一直是高增长与高通胀一直相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来拉动,那国内的通胀水平就不会年年不断上升。经济上升与通货膨胀联系就会少很多。

关键词阅读:通货膨胀 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