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国经济已挺过最困难时刻”,但经济恢复过程不会是一片坦途。2023,如何看待当前面临的挑战?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金融界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策划,希望透过专业人士的讲解,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

朱海斌:受益于重新开放以及居民的超额储蓄,消费将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动力
本期嘉宾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朱海斌

核心观点

◎相信在经历过渡阶段后,中国经济有望迎来强劲复苏,GDP增速预期从4.4%上调至了5.6%;
◎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动力,有望大幅受益于重新开放以及居民的超额储蓄;
◎在海外需求承压的大环境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有可能由正转负;
◎希望央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降息降准等工具为经济的复苏、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
◎如果房地产行业想要继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障房和租赁房的需求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可能性。

春节假期以来,经济回暖态势明显,假期出行客流量较去年同比上升了超七成;餐饮、电影票房表现喜人;另外旅游也迎来了恢复。

  

“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消费迎来了强劲的复苏迹象,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在本土需求强劲回归的带动下,无论是建设施工活动指数还是工业生产活动都在1月份呈现出了显著的回升态势。” 朱海斌强调,鉴于近期快于预期的复苏进度,我们将2023年的中国GDP增速预期从4.4%上调至了5.6%, 将一季度环比增速预期上调为季调后折合年率7.0%,二季度为7.4%,三季度为5.5%,四季度为6.1%。

  

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主动力

  

就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总体而言,在朱海斌看来,消费将会成为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动力,有望大幅受益于重新开放以及居民的超额储蓄。

  

超额储蓄,通俗来讲就是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居民新增存款明显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与2021年的水平相比,多增7.94万亿元,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朱海斌对此表示,2022年超额储蓄的形成可能有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2022年房地产市场下行明显,居民金融资产向存款领域集中;其次是,2022年受债市和股市震荡加剧影响,银行理财出现破净现象,居民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存款需求有所扩张;另外就是受疫情影响,日常消费场景缺失,导致消费变储蓄。

  

值得一提的是,朱海斌指出,超额储蓄的分布相当不均衡,城镇家庭超额储蓄平均为5397元,而农村家庭超额储蓄平均仅为488元 。因此,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复苏往往存在差异,其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往往更早、更强劲,而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复苏往往会随着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宏观经济前景的改善而改善。

  

房地产市场低位企稳

  

房屋交易数据依然疲软。在春节后的前八天,30个主要城市的房屋交易量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比2019-2022年的平均水平降低了22%。

  

朱海斌称,疫情防控措施虽然已经逐步放开,限制个人流动的因素已消退,但影响房产交易复苏的因素还有很多种,比如居民收入预期疲弱、对房屋交付的担忧、房价预期疲弱以及对进一步放宽房地产政策的预期。

  

展望2023年,朱海斌表示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一个从底部回升、二三季度开始低位稳定的状态,不会出现大幅反弹。“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政策出台,例如对于首套房的房贷首付比率、利率,限购政策等, 从而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市场趋稳。”他表示。

  

朱海斌称,尽管房地产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推动力出现下降,但毋庸置疑,房地产行业仍是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来看,保障房和租赁房的比重会进一步上升。如果房地产行业想要继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保障房和租赁房的需求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可能性。

  

从投资方面来看,朱海斌认为,无论是制造业投资还是基建投资,从增速上来讲,都可能会比2022年放缓,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会收窄。整体而言投资很难对拉动经济起到明显作用。此外,在海外需求承压的大环境下,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有可能由正转负。

  

2023年一季度央行降息仍有空间

  

2022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朱海斌表示,与2022年下半年比较,2023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很可能保持基本不变的态势。但是短期内,我们希望央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降息降准等工具,为经济的复苏、稳定,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利率方面,预计还是有降息空间的,不过可能在今年一季度降息10个基点之后,二季度出现经济反弹之后,利率政策可能就会维持不动。

  

“信贷政策整体也将同样呈相对比较稳健的态势。此外,今年可能还会延续结构性货币政策。” 朱海斌提到,近几年其实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比如,去年在一些大型基建项目中,一方面央行通过政策性银行来提供信贷支持;另外一方面财政也提供了一些利率的补贴,两方面政策相互结合、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