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研究评6月货币数据和降准:总量更稳,结构更优

  

  

  核心观点

  6月社融、信贷、M2均超预期改善,国内信用收缩步伐放缓,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所加码,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具体看:(1)受益于信贷增长强劲和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发行改善,社融增速在连续三个月回落2.3个百分点后,首度止跌;(2)信贷高增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偏松下票据融资明显回暖,同时企业中长贷继续强劲、居民中长贷和金融部门贷款减少,表明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信贷强劲与财政发力是支撑M2回升的主因,但盈利放缓和地产走弱导致M1回落。

  往后看,预计货币政策总量更稳、结构更优,降准不会导致大水漫灌。一是随着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放缓,货币政策将适度边际宽松,加上政府债券发行提速,预计社融增速或进入震荡期,大幅下行的阶段已过去;二是7月全面降准在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和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尽快修复,不会导致大水漫灌;三是预计未来政策重点在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入金融和房地产。

  正文

  事件:2021年6月份社融增量为3.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0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86亿元;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同比增长5.5%、8.6%,增速较上月末分别降低0.6和提高0.3个百分点。

  一、信贷强劲与债券拖累减弱,共致社融增速止跌

  6月份社融增量为3.67万亿元,同比多增2008万亿元,相比3-5月连续少增1万亿以上,出现明显改善;存量增速为11%,与上月持平,也结束了此前持续大幅回落态势(见图 1-2),国内社融收敛速度如期放缓。从各分项看(见图3):

  信贷保持高增和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发行改善是主要支撑。一是受益于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和基建配套贷款需求增加,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同比多增4131亿元,是社融同比多增量的2倍多,毫无疑问是最大贡献因素;二是受国内专项债发行提速和城投债发行市场转暖影响,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净融资额环比均改善,由上月分别同比减少4661、4215亿元,变为本月均同比多增,对社融的拖累明显减弱。三是在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等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下,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连续24个月保持同比多增,但多增规模仍偏小,月均仅400亿左右。

  表外融资尤其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继续对社融形成较大拖累。如受货币政策加大“调结构、化风险”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影响,本月表外融资同比减少2594亿元,二季度累计同比减少9163亿元。其中,受去年同期基数偏高影响,本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减少2410亿元,贡献了表外融资90%以上的收缩额;同期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同比变化不大,但绝对规模持续回落。

  

  

  

  

  二、供给偏松是信贷高增主因,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6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086亿元(见图4),远高于近五年历史同期值;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2.3%,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实体信贷持续强劲。具体看:

  (1)供给偏松下票据融资回暖是信贷高增主因,企业中长贷继续保持强劲

  6月份企业部门贷款为1459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5313亿元(见图5)。其中,受经济增长放缓下信贷供给有所放松和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影响,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851亿元,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加3100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7倍,票据融资成为本月信贷走强的主因。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019亿元,延续了2019年8月份以来高增态势(见图6)。企业中长贷强劲:一是源于企业盈利高增带动投融资需求增加;二是与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三是随着财政加快发力,推动基建配套贷款需求也有所增长。

  相比之下,本月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减少960亿元,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数偏高的影响,企业短贷新增规模实际上已较上月明显改善。

  (2)居民中长贷明显收紧,映射地产投资或放缓

  6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8685亿元,同比减少1130亿元(见图5)。其中,居民中长贷同比减少1193亿元,是主要拖累项,反映出各地多角度收紧楼市的政策效果加速显现,流向房地产的资金持续趋缓(见图6),也预示未来房地产投资或面临高位放缓压力。同期,居民短贷同比多增100亿元,结束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趋势,表明前期监管严控消费贷、经营贷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后,逐步走向正常化,同时消费边际修复也有利于居民短贷回暖。

  (3)金融部门持续去杠杆

  6月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906亿元,同比多减少1116亿元(见图5),国内金融去杠杆趋势延续,且今年以来力度也有所加大。

  

  

  三、信贷强劲与财政发力支撑M2回升,盈利放缓导致M1下降

  6月末M2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见图7),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财政支出加快影响,本月财政存款环比减少13259亿元,有利于阶段性增加同时段银行体系存款,对M2形成支撑;二是本月信贷同比大幅多增、增速较上月提高,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明显加快,也有利于M2增速提升;三是翘尾因素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不利于M2增速大幅提高(见图7)。

  6月末M1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月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见图8)。其中,单位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超过80%,其增速由5月的6.2%降低至6月的5.4%,是M1回落的主因;同期M0增速则由上月的5.6%升至6.3%。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回落,一方面源于国内企业盈利边际走弱,导致企业现金和资金流改善放缓;另一方面与房地产投资、信贷、需求均将有所降温也密切相关。往后看,随着经济增长动能继续放缓、房地产投资高位回落,加上M1基数效应增加,预计M1增速仍面临较大放缓压力。

  

  

  四、预计货币政策总量更稳、结构更优,降准不会导致大水漫灌

  受货币供给偏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拖累减弱等因素影响,6月份社融、信贷和M2均超预期改善;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地产降、企业中长贷增”格局强化。往后看,随着经济增长动能边际放缓,预计社融增速大幅下行的阶段或已过去,大概率进入震荡期;但7月全面降准并不意味大水漫灌,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小微企业复苏,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领域的支持。

  一是受下半年出口补缺口效应趋弱、消费支出修复面临阻力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动能面临边际放缓压力,要求货币政策需适度边际宽松,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适度融资环境。预计在政策边际宽松和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的支撑下,下半年社融增速或进入震荡期,大幅下行的阶段已过去。

  二是7月全面降准在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和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尽快修复,不会导致大水漫灌。一方面,本次降准释放的1万亿资金,大部分将用于置换下半年到期的天量MLF和弥补7月份财政存款增加带来的流动性缺口,不会出现“流动性外溢”;另一方面,此次经济恢复过程中,中小微企业面临疫情冲击大、大宗商品价格挤压利润严重、汇率升值影响大的多重压力,恢复元气与活力需要政策再帮一把,预计降准释放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三是为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货币政策将继续强化“调结构、化风险”,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向金融和房地产部门。

  文财信研究院 宏观团队

  胡文艳

关键词阅读:降准

责任编辑:郭艳艳 RF125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