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网红餐厅,不能重“面子”而轻“里子”

  【“舌尖上的安全”系列评论】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年巍认为,今天的许多知名餐厅,当年也都曾是引领话题的“网红”。红一把不难,难的是一直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做餐饮乃至做买卖都应该在嘈杂的环境中守住匠心。餐饮业的变革创新是不可避免的,网红餐厅成名于这个时代,但这份“红”的保鲜期是多久,还得凭舌尖上的安全和品质。

  如今的网红餐厅,或菜式新颖,或装修奇特,吸引了很多食客特别是年轻人前去“打卡”。不过,少数网红餐厅的食品安全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近日,北京市启动全市“随机查餐厅”活动,其中,网红餐厅是随机查重点。检查发现,某家网红餐厅擅自更改布局,取消了专间却仍进行冷食类制售;还有一家网红餐厅的半成品包装上没有制作时间和使用时限。

  一些网红餐厅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意外,因为网红餐厅并不等于“安全餐厅”。分析他们的蹿红之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一开始,当地的主要美食生活类公众号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家新店,随即推出几篇图文并茂的试吃体验。在网文的病毒式传播中,店铺门口就会排起不知真假的长龙,不乏“黄牛”流窜其中。而一旦打响了“当头炮”,一些网红餐厅还会大玩儿跨界营销,确保自己的舆论热度。只是,喧喧闹闹之中,难觅“食品安全”四个大字。

  还要看到,出问题的网红餐厅往往是新产生的企业。一方面,他们本身就缺乏对食品安全管控的能力,不仅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管;另一方面,有些企业是新加入食品领域,对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都不够了解,以为在其他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就可以在食品行业“照猫画虎”。比如曾有一个案例,涉事企业甚至不知道中央厨房不能加工配送冷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根据相关规范,有些食材必须现场加工,因为运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污染概率。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餐厅想方设法聚拢人气,原本是好事,但若是把心思全用在表面功夫上,那就“不对味儿”了。不管是取消了专间却仍进行冷食类制售,还是半成品包装上没有制作时间和使用时限,这些既不符合餐饮企业起码的行规,也违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于某些网红餐厅来说,眼中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肩上却不愿担着对食客的责任,如此操作,怎么对得起这么多人的追捧?

  近些年,我们已经见过一些网红餐厅的速生速死、刚“红”便“黄”。精心设计的店内装修、摆盘装饰,都让食客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上两张。但只要谈及味道、品质等“里子”,很多“网红”立即原形毕露。事实也证明,网红餐厅的前途不仅在于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优雅舒适的用餐环境这些“面子”,食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里子”。

  当然,“网红”本身并无贬义。今天的许多知名餐厅,当年也都曾是引领话题的“网红”。红一把不难,难的是一直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做餐饮乃至做买卖都应该在嘈杂的环境中守住匠心。餐饮业的变革创新是不可避免的,网红餐厅成名于这个时代,但这份“红”的保鲜期是多久,还得凭舌尖上的安全和品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年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破除直播带货中暗藏的食品安全隐患

  谨防临期食品处理中的浪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