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缺少制度护航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只是面子里子是股份减持

  A股,有很多事情不是朝着专家预设好的路径发展,而是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蜕变,在专家和管理层看来,股市最大化IPO 是支持实体经济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理想很丰满,现实当中,可能是很骨感的。

  A股最多的公告是什么,就是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1704家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超5646项减持计划(剔除已停止实施的),其中已完成的减持计划超2600项,已经超过19年全年数量,2019年全年发布的减持计划为5172项,涉及上市公司1522家。按照4100家公司计算,超过40%的公司出现股东减持,减持公司中平均超过三个股东减持股份,减持总股数上限达456.03亿股,平均每家公司大约减持2676万股,按照目前减持规模,20年股东减持超过700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将远超IPO募集资金金额,成为资本市场一个最大的直接资金抽离渠道和方式,毕竟再融资很多属于定增,并不直接抽离股市资金。

  针对减持,专家依然是保持乐观,认为可以增加供给,但问题是股东减持需要市场增量资金来承接,没有足够的增量资金,股价就会下跌,另外很多原始股东持股成本只有一元,甚至低于一元,这样的持股成本,不管以何种价格减持都是暴利,因此股价小涨,股东就少减持,股价大涨就多减持,涨越多减持也越多,大涨以后清仓减持也是不断闪现。减持是管理层有点冷漠,专家一贯乐观,投资者则是无力反抗只能不断谴责。

  我一直观点是肆无忌惮的减持,是股市牛市的绊脚石。

  但是股市在专家眼里,在管理层心目中,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减持股份甚至清仓甩卖,是不是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定位背离,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背离,专家们是不会提及的,上市的目的,我觉得上市公司和有关股东,与监管层和专家的初衷是有着不同诉求的,在部分上市公司和股东、高管眼中,上市能够做大主业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计算上市以后的股权增值,减持以后可以获得多少财富,因此只要限售股解禁,就会有很多股东迫不及待的减持股份,甚至限售期没有到,就提前公告减持,只要限售期一到就可以减持股份,一刻也不想多等。

  媒体对这一减持的评价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上市的真正目的,什么经营什么研发都留给股民好了。媒体的评价只能从道义出发,而不可能完善制度,杜绝各类股东的减持行为。

  只要是合规减持,媒体不管如何评价,都不能阻止减持的发生,我一直认为不要把股市想的太高大上,也不要把股东资本想的太高大上,资本最大动力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 ,因此单方面的认为最大化IPO就是最大化支持实体经济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支持实体经济只是一个面子,只是一厢情愿,里子就是最大化减持,实现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而是要进一步规范股东减持行为,国内专家媒体喜欢一切向美国股市看齐,尤其是IPO,更是闭口开口就是美国注册制,但是引进美国注册证不是不可以,不能有选择性,IPO 节奏新股定价引进美国注册制,可是减持制度、打击市场违规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有中国特色,这就不太好办了。

  或许正是对美国股市有选择性的引进,才会有美国股市不断创历史新高,A股面对全球最好的经济增长,股市依然在历史高点的半山腰。

关键词阅读:A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