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概金融科技股全线下挫 平台经济反垄断下 到底值不值得抄底?

  最近几天,无论是海外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科技巨头,都有明显降温的迹象。

  从全球市场的范围内,这些年来科技巨头的累计涨幅惊人,本身存在庞大的获利回吐压力,在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屡创历史新高背后,实际上已经充分反映出科技股未来的盈利成长预期,市场拐点似乎逐渐接近。

  此外,纵观全球科技巨头的平均估值水平,已基本上处于历史估值高位的状态,无论是海外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科技巨头公司,市场一直以来愿意给予较高的估值溢价,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科技巨头们的盈利增速预期,但世界上不会出现永久增长的企业,到了某一个高位,也会存在一个盈利增速的瓶颈期,当科技巨头企业有着政策监管压力以及市场发展红海等压力时,它的估值溢价优势也会明显压缩,股票抛售压力自然也会明显增加。

  与往年相比,今年全球科技巨头企业的平均估值明显偏高,这或多或少与特殊时期下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有关。但是,随着实体经济逐渐回到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货币政策也可能会发生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这个时候也会导致以往偏高的估值溢价逐渐压缩,并促使资本更加理性,这可能成为了近期科技巨头价格调整的因素之一。

  如果说近期海外科技巨头股价的下跌属于获利回吐及估值修复的体现,那么对国内科技巨头来说,除了估值修复因素外,仍需要考虑到政策监管相对趋严的因素。

  近日,《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然而,这份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指南,却对国内互联网科技巨头来说,将可能面临监管洗牌的压力。与此同时,这是近年来针对电商等领域监管趋严的体现,在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引导下,未来巨头企业可能需要迎合监管的需求,并展开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维护市场良性竞争的秩序。

  反垄断,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外市场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多年来,随着海外巨头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海外市场也有一系列反垄断的举措,但从实际影响来看,并未影响到巨头企业持续发展与壮大的势头。但是,从某一个时间段来看,确实会起到一定的降温影响,但并不会从本质上动摇巨头企业的垄断局面,巨头企业依然占据着较强的市场话语权以及影响力。

  如今,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提法落地,虽然目前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但距离真正实施的时间应该也不远了。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影响,莫过于对部分巨头企业起到了降温的效应,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巨头们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迎合监管的要求。

  受此影响,近期国内中概金融科技巨头的价格有所分化,但多数巨头企业处于加速下跌的走势,短时间内蒸发大量的市值规模。或许,从资本的角度出发,还是对监管趋严的压力有所担心,从而会影响到巨头们的估值定价水平。

  不过,在实际情况下,虽说政策监管的松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长预期,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难免存在取证困难以及监管落实难度大等问题。或许,对这一政策监管的力度,仍需要看后面更细化的规则以及接下来的执行力度,但从近期金融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来看,似乎也提前做好了降温的准备,或者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巨头们会迎来一个阶段性休整的过程。

  政策监管趋严,有利于维护市场良性的竞争秩序,但监管力度的松紧,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盈利空间。在具体政策尚未真正执行之前,市场往往会存在一个观望期,这时候对巨头企业来说,也是存在一个迎合监管、加快完成自我调节的过程。不过,从政策监管的影响来看,过去巨头们的盈利能力确实非常可观,但随着具体规则的落地,未来这一盈利增速空间可能会有所放缓,这也是资本对巨头们估值定价有所调整的原因之一。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国内市场的巨头们本身处于良好的竞争赛道以及具备较强的护城河,即使存在政策监管的压力,但经过短期的休整后,长期发展的趋势并不会轻易动摇,待估值回归到一个市场认可的位置后,则很容易吸引资本的低吸参与,这或许也是核心资产的吸引力体现了。

关键词阅读:中概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