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地摊经济”不止于保就业

  摘要:放开和推进“地摊经济”健康发展,不独只是促进就业、保障民生,还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将因为地摊业者抛掉了高额的租金成本,从而可降低商品的售价,为消费者带来收入效应,进而刺激居民消费进而推动经济活力的恢复

  6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山东烟台考察时,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总理认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这已经不是总理就地摊经济的第一次表态。

  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方向去努力。人民群众有无穷创造力。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前两周我看到报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在媒体的广泛传播下,“地摊经济”一时间成为热词。

  事实上,地摊经济由来已久,只是城市未给予完全的合法化,是处于一种边缘经济。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城管这对“天生冤家”已经“斗智斗勇”了几十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一幕幕市井短剧,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眼光中不断上演。不可否认,“地摊经济”在便利一部分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如挤占市民的公共空间的占道经营、如脏乱差等

  然而,在疫情冲击叠加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就业困难加剧的背景,解放“地摊经济”意义重大。我们知道“地摊经济”具有明显的”特质:1、创业门槛低。创业成本高企一直是阻碍创业的拦路虎,尤其是高房价下的铺租成本,长期以来都是个体经营中成本的大头。今年22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在介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有关情况时,提供了一组数据,其中涉及成本的内容为:小食杂店的房租和水电费占总成本50%左右,较大的餐饮店房租和水电费占总成本15%到20%左右,理发、服装、小百货等行业房租、水电成本也占到总成本的30%左右。

  而地摊经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同时也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2、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正是这种特质,使得很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增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可以极低的成本来创业,以自雇的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为那些城市边缘群体的生计,提供一个挡风遮雨的港湾。正如总理点赞的那座西部城市——成都,两个月来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事实上,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就有以九龙旺角、佐敦、士林夜市等为代表的地摊经济,每天都是人流不断。据介绍,仅台湾地区就有摊贩44万余人。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摊经营者无需承担高额地租(房租、铺租)成本,可有效降低其运营成本,进而会降低其产品销售价格。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在销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在销售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地摊经济的经营业者,甩掉了小微企业中成本的大头——地租成本也就意味着降低了可大幅的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这时也就意味着可变相提高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进而将刺激消费,促进实体经济。这就是所谓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言在减少,购买能力在下降,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下降,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那么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而言在增加,购买能力在增强,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这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增加)的现象就是收入效应。这在目前全球贸易局势升级、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放缓的当下,也将具有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简单的说就是,放开和推进“地摊经济”健康发展,不独只是促进就业、保障民生,还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将刺激居民消费进而推动经济活力的恢复。

关键词阅读:“地摊经济” 消费 保障民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