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紧盯信息披露,严打造假行为,给注册制改革护航破冰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日召开的第二十八次会议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会议还强调,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据悉,这是金融委自4月7日以来第三次聚焦资本市场造假行为。一方面,说明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资本市场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资本市场改革必须依赖于顶层设计,依赖于从制度和体系的完善上向纵深推进。其中,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对各种造假行为“零容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事实也是,资本市场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改革,特别是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已经触及到资本市场改革的灵魂,进入到资本市场改革的深水区。如果不能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能对造假行为等做到“零容忍”,那么,资本市场改革将很难向纵深推进,甚至会对此前的改革产生不利影响。金融委如此重视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的打击,甚至一个月之内三次提及此项工作,且要求一次比一次严,也向市场传递信号,管理层对资本市场改革,已经下定决心要向深水区推进,要动用一切手段,对影响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特别是造假问题亮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证券法》的修改到位,制约注册制改革的法律障碍已经清除,注册制改革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而注册制改革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如果信息披露真实可靠,注册制改革的基础条件就好,企业上市就不会从“娘胎”里带出问题,就能大大减少对后天生长的影响。反之,进入市场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依据市场规则勒令其退市,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伤害。

  而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因为信息披露不真实,财务造假等问题的存在,一些公司进入市场以后,很快就出现了业绩“变脸”的问题,有的甚至直接进入到严重亏损状态。而当企业出现问题后,上市公司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剖析问题,而是通过财务造假等试图掩盖问题。据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从‪2008-2018‬年的十年间,A股就有198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如金亚科技、恒顺众昇(现更名为青岛中程)、獐子岛、万福生科等。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又有20多家公司因为财务造假等受到监管机构的立案调查,如龙力生物、东方金钰等。

  不仅如此,此前一直认为很正常、很习惯的行为,如通过政府补助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弥补上市公司亏损、防止上市公司退市,以及售卖资产保壳等行为,也越来越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并对这些行为开始叫“不”。

  也就是说,面对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监管也开始步入不断收紧、不断从严的轨道,尤其是信息披露不真实、财务造假等行为,已经没有任何立足之处。因为,一旦推行注册制,如果不能在企业造假问题上拿出实实在在的举动,不能做到“零容忍”,注册制改革就有可能给市场带来不利的冲击与影响。

  实际上,对资本市场的造假行为说“不”,并不仅仅只是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需要,而是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真实性是资本市场的生命。一旦资本市场失去了真实性,所有的工作都将会陷入混乱。为什么这些年来,资本市场充斥着各种不规范行为,投资者利益时常受到严重损害,说到底,就是因为市场的信用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息披露、数据等存在着不真实、不可靠、不客观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也无法对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利益就无法保障。相反,各种投机、炒作、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却能够大行其是。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监管机构把信息披露是否真实、财务数据是否存在造假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当作最为重要的问题,实施严厉监管,加大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并对责任人予以严厉追责。而新的证券法的出台,就更是从处罚的力度、赔偿等方面作出了严厉规定,通过行政、刑事处罚和巨额索赔等多渠道入手,多管齐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哪家企业、哪个中介机构、哪个从业人员,在实施违法时,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不然,有可能会倾家荡产、永远不能涉足证券业,甚至受到刑事处罚。一旦企业的行为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好,对整个经济运行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阅读:注册制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