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炒房暗流涌动 疫情不是房价上涨机会 需严密防范

  针对低息补贴专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的个别现象,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已经出手,采取措施遏制市场乱象。日前,深圳、杭州等地个别区域房价涨势明显。除个别卖家、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炒作外,消费贷、经营贷等低利率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被认为是幕后“推手”之一。

  很多人在问,疫情过后房价会不会再度上涨,要不要抓紧购房。相关数据公布之后,一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微涨现象,从而造成广大居民担心房价上涨的心理更加强烈。更重要的,从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看,包括微信等网络媒体,也到处充斥着房价要涨的传言、信息、消息,传播着各种售房信息和宣传广告,导致广大居民人心惶惶。

  虽然管理层一再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变,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进一步强调了“房住不炒”定位,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再出现房价上涨和炒房现象,显然是与中央的要求完全相悖的,是必须坚决遏制和严密防止的。

  我们担心,一些地方会借疫情放松对房价的监管,会有意无意地通过某些手段推动房价,也担心少数金融机构会再一次与开发商联手,以消费贷、经营贷等手段将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为炒房的“推手”,更担心开发商因为受到地方和金融机构的暗中支持与帮助,再次死扛房价,甚至抬高房价,从而使刚刚取得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毁于一旦。

  事实也是,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是在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放松,不仅放松,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房价上涨的政策,导致房价上涨步入快车道,2009年一年就上涨60%以上。也许正是有前面的“经验”,尝到过趁乱得利的甜头。因此,调控这么多年来,开发商一直在死扛房价,地方政府也在竭力维持房价上涨,以维护自身利益。疫情的发生,也似乎给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一丝希望,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可能会放松。很多地方也在用各种政策试探着管理层、试探着能不能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

  实际上,按照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要求,地方政府已经具备自己调整政策的权力,可以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前提是,不能推动房价上涨,不能让房价再去损害广大居民利益。如果能够把持住这一点,政策如何调整,应当是地方有足够的自主权。

  关键是,地方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把控方面,总是想用短期利益替代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覆盖全局利益、政绩需要绑架百姓需要。如此,又怎么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呢。因此,像深圳、杭州这样出现房价反弹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少数金融机构又暗中支持开发商、支持炒房者就成了必然。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管理层又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又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房价快速上涨呢?

  所以,面对深圳、杭州出现的房价上涨现象,以及消费贷、经营贷等低息资金再次流入楼市,炒房者又开始在一些地方活跃,管理层迅速出手了。特别是金融机构,竟然在决策层反复强调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且财政克服重重困难出台各种减免税政策、社保基金则在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降低社保费率、金融机构自身也降低了融资成本等情形下,竟然有金融机构胆敢暗中向炒房者提供资金,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极不畅通,信贷资金流向出现严重问题,中央决策在金融机构身上无法得到不折不扣落实,显然是完全不应该的,也是需要严厉查处的。

  我不知道,监管机构是如何处罚违规金融机构和炒房者的。如果采用“罚酒三杯”的方式,是很难遏制这样的现象的。对违规金融机构,是否可以在处理上向上延伸,亦即除责任人和所在金融机构负责人之外,上级或上两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都要处分和处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金融机构的行为规范起来,让金融机构对中央做出的决策有敬畏之心。不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会大打折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难充分体现。

  所以,有关方面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大数据观察各地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房价变动情况,发现问题苗头,及时预警。尤其是炒房苗头,要露头就打,决不让房价再度回到快速上涨通道。

关键词阅读:炒房 房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