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青岛不必紧张 “房住不炒”与因城施策并不矛盾

  4月10日,青岛网上房地产网站发布了“2020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网络房展”活动规则,青岛的楼市限购、限售政策出现松动,引发市场关注。

  不过,4月13日,中新经纬客户端致电青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热线电话,该中心工作人员先称上述文件已经撤销,后又称具体细节、规则还没出来,暂时按照之前的政策执行。而制定该政策的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截至发稿,上述文件仍在青岛网上房地产网站正常展示。

  看得出来,青岛方面对放松限购限售政策引发的关注,很是紧张,此项政策也极有可能是又一次的“朝令夕改”,从而在楼市调控问题上增加一次政策“朝令夕改”的记录。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可关注的地方。

  比较难以理解的是,既然是政策,在出台之前一定经过深入的调查和思考,经过严密的分析与研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也进行过认真的研判和预测,而不会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朝令夕改”呢?如此,岂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事实上,在楼市调控问题上,中央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僵化教条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是一条基本原则。在这条基本原则下,还的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和强化城市政府责任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坚持好“房住不炒”的定位,保证房价的稳定,地方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采取不同类型的调控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度放松调控,而不需要与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一个字——紧。而当房价出现反弹了,也可以随时收紧政策,甚至比原来的更紧。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地方政府的是,对楼市调控政策,无论是调整还是维持现状,有一点必须把握好,不要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制造政绩、维持经济数据好看的手段,而是要站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解决老百姓住房、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对楼市政策做出维持还是调整的决策。如果能够把控好这一点,确保房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受冲击和影响,就不要担心舆论的反应,不要做出“朝令夕改”这样的行为。“朝令夕改”,只会让楼市更不稳定,让老百姓的心理受到很大冲击。

  去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地方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也出现多起“朝令夕改”的现象。显然,这是在制定政策上不慎重的表现,也是不自信的体现。如果能够确保楼市不因为新的政策出台而出现震荡,房价也不会因为楼市政策的调整而出现波动、特别是上涨,就不要担心别的地方会怎么看。各地有各地的实际,各地也有各地的不同,政策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够一样,中央就不要提出“因城施策、分类调控”的要求了。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青岛真的需要对楼市政策做出适度调整,需要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某些区域、某些特殊房产和人群中取消或放松限购、限售,那就试试,看看市场有什么反应。如果反应不强烈,就可以扩大试点范围,直至全面放开。因为,楼市调控本身也到了需要从政策调控向长效管理转变的时候了,到了需要用制度规范、市场调节、政策引导、观念转变、结构优化的时候了,到了让市场对楼市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了,到了买房与租房共同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时候了。无论是青岛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依据本地实际,做出探索与思考。

  必须引起思考和重视的是,调控并不是楼市走向健康的最终手段。中国的房地产,要想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还是要让市场对楼市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决定房产的价格和交易。所以出现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就在于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形之手的干预太过严重,土地价格被无形中炒上去了。中央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经抓住了房地产市场的“牛鼻子”。只要不把“牛鼻子”松掉,不让炒房成为楼市的流行手段,甚至主流现象,而是让房子真正回归到“居住”属性,就不要担心市场会出现严重问题。即便有问题,也可以通过规则和规矩来约束,通过监管来遏制。毕竟,“房住不炒”与因城施策并没有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因此,笔者也建议,对青岛适度调整楼市调控政策的做法,媒体等也不要过度渲染、不要夸大政策的影响度,给青岛一次尝试的机会。或许,青岛的做法,能够为今后楼市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设计等产生积极影响,提供借鉴作用呢。即便不能成功,也可以回到现有的政策上。

关键词阅读:青岛 房住不炒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