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文学社:创新层、精选层企业如何满足股东人数条件?

  一、新三板挂牌的创新层、精选层企业对股东人数有什么要求?

  新三板改革新规中,对创新层、精选层的升层和降层都有明确的股东人数要求,具体如下: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分层管理办法》规定,企业进入创新层,需要达到“符合全国股转系统基础层投资者适当性条件的合格投资者人数不少于50人”

  挂牌公司完成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时,需要达到“公开发行后,公司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公司股本总额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公司股本总额的10%;

  而在退层标准里,关于股东人数条件是这样规定的:

  对于创新层企业,连续60个交易日,符合全国股转系统创新层投资者适当性条件的合格投资者人数均少于50人,全国股转公司即时将其调出创新层;

  对于精选层企业,连续6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均少于200人,全国股转公司即时将其调出精选层;

  可以看出,未来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合格股东人数管理将是一个长期工作,还不能特别疏忽。

  这里给大家一个不太关注的A股就股东人数规定的退市标准: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主板不足2000人,中小板不足1000人,创业板不足200人,科创板不足400人,都会触发退市标准。

  二、为什么创新层和精选层都要设定股东人数标准?

  前面我们看到,无论是沪深交易所的各板块,还是新三板的创新层和精选层,其实包括海外的交易所,其实都对公众公司的股东人数设定了一定的标准,这里面难道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其实,刨去其他的理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公司想维持较好的流动性,股东人数是一个必要条件,没有一定规模的股东人数,公司就不可能获得充足的流动性,没有流动性,则无论是合理的估值,便利的再融资,都是空中楼阁。

  在笔者和布娜新合著的《金融不虚—新三板的逻辑》(经济科学出版社 )一书中,我专门提出了一个“颗粒度理论”来说明股东人数的重要性。在此再简要赘述一下:

  看看身边物质的特性,很容易理解:颗粒度越细小的物质流动起来越容易。空气很容易流动,水很容易流动,沙子虽比水差,但是有个高度差也能滑动,大石块的移动就很困难了,真流动了就麻烦了,估计是泥石流。

  股份制改造就是在法律上把公司的权益变成“小颗粒”,把 “一大坨”财产变成标准的可分割的一股一份,为股票能“流动”做好前提准备,但这只是法律上的。

  当公司股东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此时股票的分割不充分,相当于被每个股东粘成了各自的“一小坨”,也就是顶多把一个大石块敲成了几小块,股票的流动性自然是不足的。

  想要提高流动性,这些股份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割,需要引来更多的股东,这个过程是相对困难和漫长的,即需要原始股东愿意积极配合,将股份出售给更多的人,也需要外来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充分认同。

  资本市场的解决之道是让公司IPO,使上市公司可的官方背书,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一次性扩充出千万个股东,而且这些新增股东对公司股票没那么惜售,他们手中的股票就是流动性极高的“沙子”,稍有波动,就自然流转起来,这部分股票流动顺畅了,大股东手中的大量股票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开始流动起来流动性原理。

  所以,股东相对分散,保有一定数量级别的股东人数,是公司股票获得流动性的必要条件,否则,只有几个创始股东,大家每天只能大眼瞪小眼,股票交易给谁呢?

  三、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操作方式使股东人数尽快达标?

  由于新三板的精选层会有一次公开发行的过程,所以一次性引进较多股东,达到股东人数200人以上是比较容易的,目前挂牌公司对未来的200人暂时没有太多的顾虑。

  现在比较焦虑的挂牌公司,是已经满足了创新层其他条件,仅差股东人数条件就可以在披露年报后进入创新层的基础层公司,这里面甚至还有不少公司是其实也基本符合精选层的公开发行条件,希望今年成功进入创新层后马上申请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的。

  当然我也遇到过已经是创新层公司,在过往的一年股东人数又不足50人了,需要保层的公司;

  由于三板公司太多,交易活跃度有限,单靠自发的交易打散公司股份是很困难和漫长的事情,为了加速满足条件,大家还发明了其他寻找合格投资者的方式:

  1、自己找亲朋好友,半卖半送,使自己股东人数达标;

  2、也有些中介,收费帮助企业寻找有三板交易资格的投资者,零星受让大股东的股份,满足股东人数标准;

  3、还有些三板公司老板或高管的互助圈,相互间各买1000股,大家抱团取暖。

  应该说上述办法都是在合理利用规则,无可厚非。但是从塑造流动性的角度,用上述方式找来的股东,都不属于活跃的交易者,长期来看都不算理想方式(能马上申报精选层公开发行的不在考虑范畴)。

  所以,还是建议公司要多通过小额增发、增加路演推介、想办法维护好投资者关系等其他办法,培育和吸引对公司股票交易有感情、有感觉的活跃投资者,从投资者的心理上来说,大家其实也愿意买卖自己熟悉(不单指熟悉公司业务,还包括熟悉公司股票波动规律)的公司。股东中这部分投资者人数越多,股票交易就越活跃。

  实践中,相比向更多的活跃投资者进行小额增发,公司一般倾向找一两个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一卖了之,募得钱又多,股东又好管理。孰不知这类私募机构将来也是一卖了之,对交易活跃度的贡献几乎为零,大家可以考虑好自己想要什么,混搭着实施。

  四、不要让价格条件成为扩张股东人数的大障碍

  最近跟笔者讨论和咨询增加股东人数的公司有点多,多数是原股东转让一些出来,但是一谈到转让价格,很多大股东的心态都是表示上一轮定增的时候价格是多少,所以这次理应比上次要高一些才对,甚至一般认为这次定增等同了上一次的价格,受让者就是占了便宜。

  这里面至少有两种情况值得甄别,会因为定价导致成交困难:

  第一、上一轮融资时点是在新三板行情比较高涨的时候,现在,三板的氛围跟原来完全不同,除了部分极好的公司,现在想用之前的价格卖掉是很困难的。

  第二、上一轮融资时公司的业绩还不错,估值也算合理,但是近两年宏微观形势不好,公司业绩较之前有滑坡,导致原来的价格估值偏高。

  其实,现在转让的价格应该高于等于前轮融资价格,是有一个“成本加成”定价的心态在作怪,就是我获得的成本是多少,现在一定要加上一定的利润率再出手。这个心态,无论是在产品销售,还是在股票买卖中,除非你的企业或者产品确实有好的定价权,否则在竞争的态势下都是有点问题的,在激烈的产品竞争市场,消费者才不管你个体的成本是多少,只会选择对他性价比更满意的产品,脱离了市场价格,抱着非要成本加成的方式定价的产品只会滞销、形成存货、以致最终被淘汰。

  新三板市场,虽然改革的春风在吹,但是目前的状况依然是僧多粥少,投资者和资金相比众多企业的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随行就市定价,甚至让利的定价,尽快满足自己的核心诉求,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创新层 精选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