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理性应对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摘要
无须讳言,对中国宏观经济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特别是世卫组织的决定是典型的负向外生冲击,短期内会重创国民经济活动,但笔者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活动会出现反弹,回归正常运行轨道。

  笔者呼吁,面对周期性波动和下行压力之下的经济现状,当下中国应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及时制定并采取一篮子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工具,熨平经济周期,稳定国民经济发展。

  SARS对当年全年GDP增速影响有限

  基于当前的病例和疫情持续情况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比2003年非典的致死率低,但潜伏期长、传播性强,好在各地医疗资源正在向疫区集中,多数感染者在得到及时救治后症状平稳,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多为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而至于这场疫情将持续多久,则主要取决于医疗资源配备速度是否能超过病毒传播速度、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何时出台以及病毒是否有变异可能等,据有关专家估计,此次疫情大概率将持续一定时间。

  但是,市场大可不必对此产生过度担忧情绪,短期的非理性行为引发的“羊群效应”只会使经济雪上加霜,基于经济基本面的理性预期和资源合理配置才是当前市场所亟需的。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不少经济学家担忧病毒肆虐将会引发又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但实际上疫情从2002年11月首次被发现到次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非典患者人数和疑似病例人数不再增加共持续8个月,对我国GDP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2003年第二季度,对当年全年GDP增速影响有限。

  具体来看,SARS导致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出现阶段性下滑,从11.1%下降至10.1%,其中以交通运输、休闲服务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第二产业和农林渔牧业更大,如铁路、公路和民航客运量连续三个季度累计同比增长为负,酒店、旅游和人工景点等行业下跌行情明显。此外,消费受到的冲击也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自当年1月份开始下滑,从10%下降至5月份的4.3%低值。但以上影响均没有持续太久,随着疫情结束,各项指标也均得到恢复。

  调节总需求管理,避免经济出现进一步下行危机

  参考非典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除了疫情防治本身耗费的巨大经济成本,最重要的是限制人口流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一是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减少,二是企业部门生产和投资的减少,三是国外部门进出口贸易降低,四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国民经济指标恶化。

  为遏制疫情扩散,各地纷纷实行交通管制,并劝告市民宅在家中欢度春节,旅游景区、酒店餐饮、零售娱乐等本该火爆的行业也相继宣布暂停营业,被动的需求减少使大多数服务行业开门红的愿景泡汤。此外,为配合防控疫情,多地宣布延迟企业复工时间,这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投资活动,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产能非正常运转、订单违约、盈利不及预期等经营风险。若疫情进一步扩大,国外部门的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也将受到影响,处于本国居民安全考虑,外商或将选择进口限制策略或推迟来华投资,这对当下正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中国来说无疑造成不小的影响。

  这些影响反映在重要国民经济指标上,将造成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短期升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阶段性降低等,为对冲危机,此时国家必然通过放松货币和信贷政策、加大财政支出等方式来调节总需求管理,避免经济出现进一步下行危机。但同时还要把握好稳定总需求和释放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合理引导的同时让市场自身发挥重要的修复作用。

  实际上,任何危机对一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在挑战短期需求,其实是在考验着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部署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来,政府对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已经做了很多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从先前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不再单纯依赖传统“三驾马车”,而是通过改革、转型和创新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即便是相比于2003年我国没有了人口红利,没有了强大的外需拉动,没有了政府部门低杠杆的环境,我们依然要对当前的经济结构有信心,相信凭借政府强有力的治理水平和充足的政策空间,我们可以平稳度过这一轮的疫情危机。

  政策建议:合理预期引导,防止市场情绪进入悲观通道

  未来政策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应用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通过合理的降准降息来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资金流向短期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稳住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但不可以行政手段强制金融机构扩大贷款,因为部分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还未得到化解,任何宽松的政策都必须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

  二是扩大中央财政支出,编制针对疫情的特定财政预算。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区或行业,可考虑出台延长纳税申报期限、适当税收减免或提供一次性财政补贴等措施,将居民部门和实体经济的损失控制在更小范围内。同时这次疫情也提示未来的财政政策方向要注重风险管理,不仅是金融风险,也要包括公共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未来可能随时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降低到最低。

  三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在特定时间窗口提供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是否能顺利度过危机牵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来势汹汹的疫情使得相当一部分餐饮、旅游、交通、零售等服务业中小企业陷入寒冬,如果政府能牵头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缓解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压力的措施,甚至为部分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贴息,中小微企业或将平稳度过此次危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疫情所带来的困难时,不一定都要政府大包大揽,要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中小微企业的行动之中,特别是要发挥平台型企业的作用,鼓励其为平台内的生态企业提供相关帮助。比如,美团已经于2月2日宣布启动了七项商户帮扶措施,具体包括针对武汉地区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长年费、给予特殊保障金措施;对湖北地区餐饮商户赠送1万套收银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启动3.5亿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携手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不少于100亿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

  美团的这些举措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首先是因为免除佣金、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以及提供优惠利率小微贷款等措施直指商户痛点,一方面降低了商户的成本,减轻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则为商户熬过疫情期后东山再起提供了资金保障,这都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当前最需要的帮助;其次是让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平台型的大企业也看到,自己也可以基于自身能力和特点为困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2月4日,美团首批商户扶持贷款宣布到位,由美团生意贷联合两家商业银行共同为云海肴、周麻婆分别提供1000万元贷款。该笔款项将用于员工工资、店铺租金等方面支出,用以帮助商户平稳度过疫情。

  四是培育新经济主体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与非典时期最大的不同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一轮消费和投资,这使得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资源共享,网购带来的社会零售总额缓解了疫情的消费冲击。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创新模式正应运而生,比如疫情之下部分电商选择春节不打烊、《囧妈》改变以往院线上映的单一渠道、外卖提供超市采购服务等,所以应鼓励互联网创新,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五是注重合理的预期引导,防止市场情绪进入悲观通道。比恐惧更可怕的是恐惧本身,政府要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公众预期,防止哄抬物价,多方征求民意,管控舆论方向,并为失业人群提供临时性生活补助,尽可能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稳定,为后续政策发力创造良好的施策环境。

关键词阅读:新冠肺炎 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