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居民储蓄入股市 “功夫在诗外”

摘要
要想引导居民把资金投向信托等金融产品,关键并不在居民,而在信托等产品的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在于信托等产品能否真正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投向股市。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1月6日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未来居民储蓄可能会加大对理财、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这些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就会形成直接融资,从而平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占比。她解释道,过去大部分资金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即间接融资)进入市场,接下来可能会通过年金、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多个渠道进入资本市场,由此使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更平衡,且居民获得的收益也会更高。

  很显然,引导居民储蓄加大对理财、信托、保险等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并通过信托等金融产品进入到股市,将是未来监管机构重点研究和推动的一项工作。因为,一旦居民储蓄以信托等产品进入到股市,不仅能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来源,而且能够大大改善股市的投资者结构,逐步提高机构投资者在股市投资者中的比重,从而增强股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形成更多长期资金。

  事实也是,当居民手中的资金以储蓄的方式存放在银行,不仅回报率较低,而且资金的投资结构也很单一。尤其是实体企业,过度依赖银行提供资金资源,企业运行的成本会很高,负担也很重。更重要的,一旦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外融资成本低的优势就会对国内金融机构构成极大危险,使国内金融机构难以维继。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

  如果居民储蓄能够更多的投资信托等金融产品,就会比较好地以直接融资的身份,或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或进入股市。而无论是直接投资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进入股市,对企业来说,都将是直接融资,融资的成本等就会比较低,负担也比较轻,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引导居民把手中的钱从银行储蓄转为投资信托等金融产品。毫无疑问,单纯用利率是很难形成吸引力的。而且,银保监会负责也公开表示,理财、信托等回报率过高,就会存在风险,且越高风险就越大。那么,信托等靠什么来吸引广大居民呢?靠什么让广大居民把存在银行的钱用来购买信托等产品呢?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广大居民对理财、信托等产品也是非常青睐的,甚至可以说是热衷的。但是,随着信托等产品纷纷爆雷,且很多不规范、不合法的产品,包括非法集资、诈骗等也以理财、信托等面目出现,导致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给广大居民造成严重损失。慢慢地,广大居民也就选择远离信托、理财等金融产品了。

  虽然经过整治,市场的信托、金融等金融产品行为得到了逐步规范,风险也得到了较好控制。但是,广大居民的投资热情却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信托产品还是理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是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的。特别是信托,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为开发商准备的,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设立的,有些信托产品甚至被看作是高利贷。也就是说,看起来投资回报率还可以,实际风险极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与影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引导居民把资金投向信托等金融产品,关键并不在居民,而在信托等产品的规范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在于信托等产品能否真正把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投向股市。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现状,所形成的资金还是高价“卖”给开发商、政府融资平台等,而不去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一部分投资实体企业、一部分投资股市,从而让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有效提升。那么,要想引导广大居民投资信托等金融产品,难度将相当大。信托等金融产品,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运转。搞不好,就会发生风险。

  从2015年股灾到现在,股市已经连续低迷了4个年头。4年来,虽然在去年年初也有过一段让人期待的时光。但是,很快地就泡沫破裂、重回低迷了。原因就在于,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是很难形成有效的牛市格局的。纵然有牛市出现,其效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改善投资者结构,有效提升机构投资者占全部投资者的比重。如果广大居民能够把手中的闲钱、银行的储蓄等有效转化成信托等金融产品,那么,就能大大提升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改善股市的投资者结构。银行的信贷资金,则会在资金来源变少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资金的投向,把可持续性强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持的重点,而不是目前的投资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必须认真做好信托等金融产品的设计、规划、投资和规范工作,提供更多安全性强、投资目标明确、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有效吸引广大居民来投资,真正引导居民把储蓄转变成信托等金融产品,并有一部分进入股市,改善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形成更多长期资金。

关键词阅读:储蓄 股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