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IPO连续12期100%过会背后原因

摘要
上周IPO四家上会四家全过,没有一家被否决,这样算下来,IPO已经是连续12期全部过会没有被否决,市场惊呼注册制已经是实质上来临,只不过是形式上还没有实施。

  18年过会率猛跌,19年缘何过会率暴涨?

  首先是18年最严审核大浪淘沙

  18年是IPO最严审核的一年,主要是通过增加发审委员责任,实施终身追责制,完成史上最严发审委上任后首个完整年份,多次出现上会审核“三过一”、“四过一”,甚至“六过一”、“零过一”,市场不断发出惊呼之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去年发审委共审核首发企业199家,共有111家上会获得通过,通过率为55.78%;未通过的企业数量为59家,占首发审核企业总数的29.65%;还有29家企业出现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的情况,占总数的14.57%,这一通过率创下近10年来IPO过会率的新低。

  正是18年最严审核年,大量公司被迫退出排队队伍,留下的公司财务质量更好,信息披露也就更加的准确,实际上就是大量低劣公司已经离开了IPO堰塞湖,剩下的大部分是优质公司。没有查阅到18年有多少公司退出排队队伍,但3月30日有38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创下历史纪录。据媒体资料,截止2018年四月份终止审查企业共128家,其中上交所47家,深交所81家(中小板22家,创业板59家),从中就可以看出18年退出IPO的公司并不是小数目。

  上市公司缘何要退出排队队伍,就在于证监会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把好第一道关,强调保荐机构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要求保荐机构及时撤回不合格企业,要求保荐机构不符合标准的不报,拿不准的也不要报,持续盈利不稳定或者报告期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要运行规范一段时间后再申报,已经有问题要及时整改,不要存侥幸心理,各保荐机构需要对现有项目进行梳理,不符合条件需把材料撤回,否则会被记入诚信档案。

  从整理出来的材料看,证监会大幅度提高了财务隐形门槛,持续盈利不稳定就要求退出排队队伍,而A股很多公司最大问题就是盈利不稳定,这是一记杀手锏,会让很多发行人退出IPO。

  这一最严的IPO审核制度,引发很多的分歧争议,批评者有之,赞叹者有之,但不管怎么样,让排队IPO质量大幅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就有了19年极高的过会率。

  其次是从严审核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1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是,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0%,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2%,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4%,可见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经济下滑压力是比较大,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做活跃部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激活中小企业活力成为盘活经济的一个重要棋子,因此亟待放宽中小企业的上市,让更多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并进一步降低杠杆,释放活力,因此随着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任务进一步强化,适当降低IPO门槛成为一种共识,降低财务门槛是非常明显的,一些业绩下滑的公司成功过会,一些达不到利润隐形门槛的成功过会,这种情况下,某些饱受争议质疑的IPO也成功过会,一些多次冲击IPO的公司也成功过会,过会率提高也就不稀奇了。

  三是与注册制逐渐接轨增加IPO包容性

  科创板已经成功实施注册制,也没有引发市场大的波动,主板注册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注册制的要义就是增加IPO包容性,只要发行人如实披露公司的情况,让市场决定IPO成败。在注册制改革预期下,发审委的实质性审核可以大大放宽,由市场来决定IPO价格。这种情况下,主板实质性审核可以有所淡化,转向招股书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而不再为投资价值背书,不再对盈利稳定做过度的审核,淡化盈利要求,IPO过会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这种审核理念下,过会率大幅提高就是板上钉钉,

  资本市场进口端已经是放开了,但是出口端依然是不太畅通,19年是退市最多的一年,2019年18家上市公司的多元化退市,但与IPO数量相比,退市依然是少之又少,根本不成比例,成为单边扩容,即使多重利好下,19年走势不错,但在没有退市制度大幅提高下,未来走势依然步履维艰,奢谈牛市只是幻想。

  纵观美国印度牛市,都与大规模退市公司相伴随,增加IPO包容性,必须加大退市制度的力度,才能保证市场新陈代谢,不至于陷入单边扩容,出现新增资金与新增筹码的对立脱节。

关键词阅读:IPO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