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持有1.3万亿元投资性房地产 让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蒙羞

摘要
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这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上市公司把大量资金拥有购买投资性房地产,那么往轻了说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往重了说,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已经蒙了羞,大量持有投资性房地产,说明一个道理,企业融资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

  据统计,2019年三季度末,A股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占比超过48%,合计持有市值达1.334万亿元。相当于65万套价值200万的住房。

  48%的上市公司持有1.334万亿元投资性房地产,说明什么,说明很多上市公司并不缺少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上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不存在的,2019年A股市场预计共有20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2528亿元人民币,IPO数量同比增加90%,筹资额同比增加82%,创2012年以来筹资额的新高,上市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金额相当于19年IPO融资的5倍左右,也就是相当于过去5、6年融资资金都被拿去炒楼了,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实际上这还不是以目前的房地产价格计算,还是以当初购买地产的原始出资额计算,基于地产价格近年来的暴涨,上市公司持有的房地产价值要远远高于1.334万亿元。

  上市公司缘何热衷于投资购买房地产,在于很多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企业主业利润增长追不上房价的增长,有句话说的很深刻”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年底卖套房”,这种状态下,企业要么不想投资实业,要么买房待涨。

  但是上市公司拥有大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还是说明我们的股市存在一些难以说得清道不明的问题。

  一个是虽然我们是核准制不是注册制,但是对于IPO进口端的掌控是不严厉的,尤其是在市场化改革的三年和目前增加IPO包容性下,很多自有资金可以完全覆盖募投项目的公司可以堂而皇之的上市,另一个是负债率很低的公司也可以通过审核注册上市,发行人得到数以亿计甚至十几亿几十亿资金,IPO上市以后,发行人从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容易获得低成本长线资金,虽然募集资金专户专管,但自然会把自有资金投资于楼市炒房。

  其次是募投资金监管不严,由于违规违法成本很低,部分公司实际上就是为了IPO随便罗列一些募投项目,IPO以后,募投项目要么延迟,要么更改,要么干脆停止,多出来的募投资金怎么处置,那就是发行人说了算,补充流动资金就成为最佳选择,通过更改募投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以后,公司资金马上变得宽裕起来,就会有闲钱用于买房投资了。

  三是大量资金超募,伪市场化改革的三年,出现了严重资金超募,当时就有很多质疑,超募资金用于买车买房,现在科创板放开IPO定价,也出现了人严重的资金超募,超募资金监管就成为一个天大的难题,防患于未然,是不是可以考虑严禁超募资金购买投资性房地产。

  四是允许更多的IPO和再融资流动资金募集,流动资金的募集,表面上是降低企业杠杆率,但杠杆率何为高何为低难以有一个统一标准,如果一边是股票发行募集流动资金,另一边拿着资金购买不动产投资,资本市场优化配置功能如何实现。

  地产调控并非今日开始,今年是最严厉的一年,今年来楼市调控的频率已达575次,远超上年450次的频率,其中限购是一个常见的政策,可是很多城市公司购房并没有严格限制,上市公司就乘机炒房会让地产调控流于形式,让地产调控政策打一个折扣。何况上市公司炒房盈利远大于主业,卖一套房的利润就比公司一年的盈利还高,这种示范作用下,会催生更多的上市公司加入炒房大军,那还有精力从事实体经济,只能是催生地产泡沫膨胀。

  到了年底,上市公司为了规避披星戴帽,或者是规避退市命运,依靠买房扮靓业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据今日头条,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7日,年内共有257家上市公司处置房产和用地,其中非房地产公司数量达到196家;仅仅第四季度,处置房产和用地的非房地产公司就有63家,占比超三成。年底突击卖房,与部分公司亟待推高业绩不无关系,让退市制度毁于一旦。

  上市公司之所以有大量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市场,与资金超募、再融资便捷、募投资金使用随意、IPO审核不严都是有关系的,造成资金严重错配,也让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毁于一旦,更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相背离,我个人建议还是要严格限制资金超募、负债率很低自有资金可以覆盖募投项目不能上市、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不允许再融资。

关键词阅读:投资性房地产 实体经济 股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