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不妨将IPO常态化与退市常态化挂钩

摘要
最近,有关新股常态化发行的话题如一阵强台风在A股市场上刮过。

  12月伊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对媒体记者表示, 证监会将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重视市场投融资平衡,推动发行、注册和市场承受力的有机统一衔接,既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暂停IPO发行,也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这一说法很快就得到了一些专业证券媒体的热炒。

  有关新股发行常态化的说法,是近年来管理层经常提及的一种说法,所以这个说法本身市场已经习惯了。只是这一次,这位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的说法,对新股发行常态化的传统说法有所发展,比如,要重视市场投融资平衡。这位相关人士的说法在市场上的反应见仁见智,而本人虽然总体上表示认同,但也存在几点疑惑。

  疑惑之一,证监会的信息发布渠道是否不畅通?在本人看来,证监会的信息发布渠道其实是非常顺畅的。证监会的相关信息既可以通过官网发布,也可以通过官方的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还可以通过每周末例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来发布,甚至还可以通过证监会主席、副主席们参加各种活动时以讲话的方式来发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有关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内容要借助“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之口来发布。这到底是证监会的安排,还是这位相关人士的“自由发挥”?其真实性如何,能不能代表证监会的本意?而且这位“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与监管层到底有多接近?是监管层身边人士还是外围的人士?这些都非常令人困惑。信息披露强调的就是透明,但这位“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明显“蒙面”。不久前,香港出台了《禁蒙面法》,A股市场在信息披露上是不是也应该要出台禁止“蒙面”的相关规定呢?

  疑惑之二,新股发行常态化的标准是什么?所谓常态化,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日常的正常状态。新股发行常态化也就是新股发行要保持日常正常的状态。但这种常态化却是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比如,一周发行多少只股票叫做常态化,超过了多少只股票就不是常态化了呢?而从现实来看,一周发一只、两只新股是一种常态,一周发10只甚至更多一点,似乎也是一种常态化。可见,这个常态化其实是有很大的弹性与伸缩性的。进一步说,如果市场行情极度低迷,新股发行暂停一段时间,是不是就不是常态化了呢?其实也未必。毕竟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这种暂停不要轻易使用即可。

  疑惑之三,同样是常态化,IPO与退市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近年来,常常提到常态化的,除了IPO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退市。除了IPO要常态化之外,舆论常常提到的就是退市也常态化了,以示对目前A股市场退市工作的一种肯定。而且这两类常态化,也都是一种市场化。并且一个把守的是股市的出口关,一个把守的是股市的入口关。应该说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内在联系的。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只进食不排泄一样,一个健康的股市也需要有新的公司进入,差的公司退出,优胜劣汰,保持上市公司的流动性。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常态化,也同样是市场化,IPO常态化与退市常态化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比如,截止当下,今年A股退市的公司只有12家,而IPO上市的公司达到了约180家。进来的公司太多,出去的公司太少,这股市的肚子越来越大。而既然退市常态化下退市公司可以只有12家公司,那么,IPO常态化下,新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是不是可以也只是12家呢?或者将IPO常态化与退市常态化挂钩起来,退市一家公司,上市一家公司,或者退市一家公司,上市两家公司,以此实现IPO常态化与退市常态化的平稳,避免股市出现大肚腩,达到让股市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退市 IPO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