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目标需要进一步下沉

  10月2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及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时透露。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2万亿元和7705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了1个百分点。

  从前三季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情况来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了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来说,就等于增加了1个多百分点的“效益”。而这个“效益”,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在企业的“利润”上,不能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对实体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就是提高效益。至少,能够减轻企业负担,避免企业因融资成本过高而出现亏损或经营压力加大。

  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传导已经出现了改善迹象,影响货币政策畅通的机制障碍、行为障碍,已经开始逐步消除。因为,按照政策设计,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倾斜,是这些年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也是货币政策的目标方向。只是货币政策的传导存在一定阻塞和障碍,才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了较大限制,政策红利没有很好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没有对实体企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消除各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和阻力。其中,扩大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提高实体经济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货币政策传导是否畅通的主要标准。

  很显然,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已经体现出一定效果,不仅用于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了1.1万亿元,而且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特别是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最为显著的特征。特别在目前实体经济普遍困难、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确实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事实也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就是水与鱼的关系,没有经济之水,哪来金融之鱼。虽然从表面看,经济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没有金融的支持,经济运行就会出现困难,企业就难以运转。但是,这并不改变经济与金融之间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经济决定金融的原则不能变。金融只有依赖于经济,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脱离经济的金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水之源。

  为什么会出现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被扭曲了,金融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经济的作用被人为缩小,导致金融凌驾于经济之上,导致实体经济无法得到金融的有效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要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化解实体企业的融资矛盾和成本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前三季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虽然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都有了一定改善,支持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了、综合融资成本也降低了。但是,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还很疲弱,没有像其他实体企业一样得到金融部门的有效支持。一方面,可能与小微企业自身的运行有关,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保证措施缺乏等;另一方面,则说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还没有能够对小微企业形成力度很大的支持,普惠金融的落实中还存在许多障碍和阻力。尤其是一些基层金融机构,往往以风险防范之名有意无意地减少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导致小微企业无法真正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贷款余额不足,贷款向小微企业倾斜的特点没有显示出来。

  所以,针对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际状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货币政策的传导在有些方面已经出现畅通现象,在有些方面则依然存在障碍和阻塞,需要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进一步打通通向中小微实体企业的资金之路,进一步地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目标下沉,让信贷资金能够比较好地流入到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身上,让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度过眼前的难关。

关键词阅读: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