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实控人赚的盘满砵满 投资者亏得透心凉三公原则何在?

  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旗帜必须高高飞扬,方显市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的利益均衡,如果实际控制人赚的盘满砵满,而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三公原则是被彻底颠覆了的。

  *st印记原来叫印纪传媒,借壳上市以后也曾经辉煌过,15-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5.74亿元、7.31亿元、7.69亿元,总市值一度接近500亿元,可是辉煌的业绩如同过眼云烟,突然之间就烟消云散,接下来就是债务违约,实际控制人股权冻结,资金链断裂,人员流失,股价暴跌,现在股价是0.55元,市值大约10亿元,相当于高峰时期的2%。而且面临被深交所终止上市的命运,投资者要想翻身已经难于上青天。

  回顾印纪传媒股价暴跌之旅,作为娱乐传媒,是有大环境因素,但公司表示,相应股份被司法冻结会造成公司出现实控人变更风险,导致公司同时出现信用评级降低、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这个一定的影响有多大,缺少量化标准,也就难以评论,但用一句雪上加霜还是不为过的。

  实际控制人股份缘何会被冻结,就在于肖文革到期未偿还相应借款被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查封冻结相应股份所致,此前,公司还曾因肖文革部分质押股票一度触及平仓线被深交所发关注函。股权抵押融资引发上市公司股价动荡并不是印纪传媒的专利,而是相当普遍,尤其是18年年底,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对股价影响是为数不少的,不少个股因为股权质押风险暴露股价连续跌停。

  这样一家股价暴跌的股票,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可是实控人却是赚的不少,显得非常的不和谐。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st印记虽然让股民损失惨重,却让肖文革赚得盆满钵圆。据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肖文阁两次套现获得24亿,股权质押获得20.46亿,总共套现超过40亿。肖文革减持股份都是合法的,没有任何的不合法地方,虽然钱赚的合法,也无可挑剔,但总觉得心里不是一个滋味。

  这种不和谐现象出现与市场诟病很多的减持制度的有相当大的关系的,虽然不是通过在二级市场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减持,而是通过协议转让完成减持,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获得丰厚的收益,相比于在二级市场疯狂减持套现,印纪传媒实控人没有把股份直接甩卖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减少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亏损,某些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公司,二级市场减持丝毫不手软,套现十几亿几十亿,接着就是股价暴跌,甚至终止上市,坑惨二级市场投资者。

  股权抵押融资几度成为市场的风口浪尖,就在于可以变相减持套现,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受限制下,股权抵押融资大显身手,可以把全部股权质押融资,获得现金,等于是多出了一条变现的通道,而且更为便捷,没有限制。某些违法违规公司股东利用时间差信息差,利用股权质押融资提前减持溜之大吉,甚至跑到国外逃之夭夭。股权抵押融资本来是一种解决融资方式的创新,可是在一个没有诚信的市场,成为了一种巨大的风险,这是当初制度设计者想不到的后果。

  大股东赚的盘满砵满,二级市场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这是非常不和谐的,造成这一局面,就是减持制度太过宽松,按照目前规定,股东年度最大减持比例可以达到12%,还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和股权质押,把全部股权进行套现,与美国年度减持难以超过1%相比,制度设计上是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正是因为减持套现太容易,面对股权溢价,很多股东丧失进取心,发展公司成为了副业,减持套现成为了主业,把心思都放在推高股价的玩概念上,这不利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也与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背离,而是让股市成为了一个财富不合理转移的场所。

  一个市场三公原则,需要制度来保证,我们市场经常出现原始股东暴富,投资者大亏的案列,我们制度设计上是不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阅读:*st印记 印纪传媒 借壳上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