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牛原创:社交电商不是法外之地 包容审慎监管不等于“不监管”

  导读

  近期,一家发展势头迅猛的社交电商——未来集市,因涉嫌传销而被冻结了银行账户。此事件一出,着实让社交电商“火”了一把。

  近年来,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传统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电商模式——社交电商快速兴起。在市场需求的催生下,社交电商演变出多种运营模式,并进入多模式共存的快速发展期。然而,社交电商依赖于社交分享、老客帯新客的营销模式,从其诞生之时,便饱受质疑。

  对于平台经济,一直秉承包容审慎原则,包容审慎不等于不监管,对于出现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将依法从严打击。

  事件频发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无不得益于政府部门采取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难免有害群之马。利用社交电商模式涉嫌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

  

  近日,有网友在黑猫上投诉,“本人2019年9月24日在未来集市以3798元购物了两双36.5码和38码 白色的鞋,9月28号收到,10月3日去毒APP 鉴定结果是假货,请求黑猫平台帮忙协助退款赔偿。”到目前为止,未来集市仍未对该事件进行处理。

  

  小编据新浪黑猫数据统计,未来集市上市至今(2019年10月10日),累计投诉数量高达888条,涉及售卖假货,无法提现,退款不退货等等问题。

  

  根据聚投诉数据统计,未来集市有16条投诉,同时解决率仅为6.25%,消费者维权何其艰难,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

  据公开资料显示,未来集市是广州未来集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款社交应用类圈层电商移动端APP,于2019年6月16日上线内测,7月1日正式上线,宣称“自购省钱,分享赚钱”,适宜碎片化时代的应用场景,通过社交分享,链接资源实现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集市App于今年3月上线,今年7月,未来集市宣布获得360金融数亿元战略投资。然而,当月未来集市微信公众号因“涉嫌违规分销”被微信官方封号。现如今,未来集市又再次因为涉嫌传销而被冻结银行账户。

  在未来集市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消息传出后,未来集市迅速作出回应,回应中称:“我们在用户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能力上的准备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未及时得到完善售后服务的消费者投诉至相关监管部门。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7月中旬开始,我们积极联系相关政府部门,配合访谈、问询以及部分账户冻结查证等调查行动。希望我们的掌柜家人们不要恐慌,这是政府正常的调查监管流程,是对我们自身的良好鞭策”。

  曾有自媒体对此进行质疑,未来集市既然承认存在问题,但只是说“在用户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能力上的准备严重不足”,以及“对可能存在违规的做法或社群内较早期产生的各类不当宣传”等问题,并未提及“因未来集市涉嫌传销,被衡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当地法院申请冻结相关银行账户”。

  多家社交电商平台违规

  社交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多家社交电商都曾因涉嫌传销遭到处罚。

  今年3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广州花生日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传销(直销)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责令其改正传销的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7306万元,罚款150万元,合计7456万元。

  据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的通报,经查明,从2017年7月28日至去年9月25日立案期间,花生日记以平台运营商可获取其发展的会员所购买的商品一定比例的佣金为诱饵,发展了多个粉丝数量多、流量大的流量运营公司作为其分公司,再由这些分公司去管理运营商,运营商负责发展会员,按照层级提取酬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社交电商行业的第二笔巨额罚没金额,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业内最大的一笔罚单。

  2017年,浙江集商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的云集微店App,以“交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的行为展开网络传销行为,被认定为网络传销,因违反《禁止传销案例》被工商部门处罚近985万元。该案件还被列入浙江“红盾网剑”专项执法行动十大案例。

  近期,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衡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向衡阳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冻结“未来集市”相关公司的银行账户及理财产品、财付通商户号及所绑定的银行账户。

  社交电商的发展逻辑有望得到施展,实现商业变现成为可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但是包容审慎不等于不监管,企业和平台更需自我约束,避免售卖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

  结语

  据网络上投诉,未来集市涉嫌存在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据近期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确定监管方式和标准规范,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或者处置,促进规范健康发展,严禁以创新的名义实施违法行为。

  有些企业打着“包容审慎”“创新”等旗号,不断冲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底线。这些也与个别行业管理部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监管不作为有很大关系,由此也导致一些违法违规的经营者更加肆无忌惮。

  “包容审慎”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要坚持底线思维,依法规范经营者行为,对那些以“包容”为名,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而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要严加惩罚、踢出市场,以儆效尤。

关键词阅读:社交电商 监管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