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核心功能 打造杭州湾第三极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浙江省“四大”建设的大背景下,嘉兴实施首位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应着力做强核心功能,努力打造杭州湾第三极。所谓“第三极”,就是核心经济指标进入浙江省前三强,若干重点领域能在全省发挥引领作用并对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富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25年前后经济总量在201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早日跻身万亿俱乐部。

  充分认识嘉兴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

  对照杭州湾第三极的目标,综合对比分析,嘉兴在区域竞争中已初步具备了优越的地理区位、坚实的制造基础、蓬勃的创新活力、活跃的开放经济、协调的发展态势等五大比较优势。

  优越的地理区位。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其中大湾区是统筹推进“四大”建设的首位战略,而杭州湾是全省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也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战场。嘉兴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腹地,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嘉兴占有杭州湾北岸的独特区位,包揽了北岸几乎全部的岸线,地理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与杭州、宁波共同构成了杭州湾的“金三角”。嘉兴的担当和作为关系着大湾区的分量,影响着一体化的天平。

  坚实的制造基础。当前,国际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内整体处在产业链水平提升的关键期,要实现产业跃升,“大”是基础,“强”是关键,“劲”是核心。近年来,嘉兴规上工业总量稳居全省第三,2018年总产值9627.8亿元,增加值1968.1亿元,仅次于宁波、杭州。足够的规模支撑起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嘉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2.4%、39.7%、20.7%、12.6%,占比分别列全省第四、第二、第五、第二。今年以来新签约13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后劲足。

  蓬勃的创新活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内科技创新进入战略攻坚期,高投入、高能级、高效率,支撑起嘉兴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地位。近年来,嘉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省第二,2018年总量居全省第三。大湾区“三廊”之一的G60科创大走廊是协同创新的大引擎,嘉兴科技城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动力强劲,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进并奠基的新型创新载体,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深厚基础,累计孵化企业600余家,累计引育海外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吸引100余名来自清华的人才落户,创新龙头作用突出。依托这些高能级科创载体,集聚了一大批创新企业和人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6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607家,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四。今年以来的“省千”人才和海外工程师申报数均列全省第一。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全球科创项目集中路演活动,1000多个项目参加路演,落地签约项目385个,签约总金额近336亿元。

  活跃的开放经济。当前,国际经济格局深刻变化,长三角一体化更是承担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使命,嘉兴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机遇,应对挑战。近年来,嘉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全省第三,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5个。嘉兴以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为载体,以11个国别产业合作园为主阵地,顺势而为,精准出击,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增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25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外贸方面积极应对挑战,2018年全市进出口增长14.2%,出口增长13.6%,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规范引导企业“走出去”,2018年,全市对外直接投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占全省比重为22.7%。

  协调的发展态势。当今,经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嘉兴坚持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区域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成为新形势下突出重点、强化统筹的基础条件,有利于经济社会行稳致远。近年来,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稳居全省第一,2018年比值为1.6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连续15年居全省首位,城镇化率达到66.0%,提升幅度居全省第三位,并连续6年提升幅度超全省平均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嘉兴下辖县(市、区)发展较为均衡,地区人均GDP极值比为1.15:1,大大优于高质量发展指标的标准,五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在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熏陶下,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在全省排第三,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全省率先全域实现夺平安金鼎“满堂红”,夺得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清醒分析制约优势发挥的主要短板

  正因为有这样的区位、实力、动力、活力和发展态势,嘉兴在区域竞争中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但在经济总量、城市能级、生态环境、文教资源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优势的发挥。

  首先,经济综合实力离第三极仍有差距。嘉兴的经济总量在省内排名中游,跟杭州、宁波还有较大差距,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4872亿元,位列全省第六。现代化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进入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的企业仅5家,营收突破500亿的仅1家,还没有营收突破千亿的企业。创新资源总量偏少,支撑发展的大平台不足,高成长性的能够代表嘉兴实力的新兴产业尚在引育中。这些问题制约着嘉兴综合实力的提升。

  其次,关系中心城市能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枢纽地位还未形成。对比周边地区,嘉兴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还需加快,各种交通方式间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尚无功能完善的综合枢纽中心,货运多式联运发展不快,对周边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不够。市域范围内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城市快速路刚刚启动建设,轨道交通等项目仍处于前期阶段,主、副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还不够紧密,跨区域共建共享的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再次,文化教育资源的集聚开发还不充分。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在文化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在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上还不够充分,人文精神、文化元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特别是在城市建设领域的融合度还不够,缺乏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文化建筑和文艺产品。在教育方面,高等教育机构、高端教育资源、科研院所数量偏少,教育事业国际化发展不够充分。文化教育水平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这方面资源的集聚开发不充分制约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提升。

  最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薄弱。嘉兴环境总体质量已有明显好转,但对标生态高质量,客观上治理难度大,生态环境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水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仍然靠后,生态设施配套还不完善,特别是固废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处置能力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容提质。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足将制约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着力做强四大核心功能

  落实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既要注重补短板,更要注重扬优势,在用“一体化”的方法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根据湾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有集聚作用、辐射能力的枢纽、制造、创新、开放四大核心功能,把长板做长、强项做强,着力把初步优势转化为明显优势,引领嘉兴综合实力进入前三强,打造“杭州湾第三极”。

  首先,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做强枢纽功能。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立足地理区位优势,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集综合交通枢纽、要素集聚枢纽、城市功能枢纽为一体的枢纽中心。一是将全面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超1000亿元交通投资,全力推进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一号工程”以及杭海、沪平等城际轨道项目,加快推进通苏嘉甬等铁路项目,推动“三网合一”,积极参与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启动嘉兴高铁南站扩容提升,加快推进航空联运中心规划建设,提升嘉兴港设施功能,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到2025年高铁南站到发客运量突破2000万人次。二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速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充分发挥嘉兴科技城、南湖基金小镇、国际金融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加快打造会展之都,建设一批要素流通交易市场,构建需求、技术、资本有效对接的机制。力争到2025年南湖基金小镇入驻基金规模突破2万亿。三是全面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公共服务提质、生态环境提标,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功能设施。突出抓好“百年百项”工程和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建成几个代表城市形象、体现国际水准的传世精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一批代表发展方向的现代化未来社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通过一体化合作,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十大攻坚行动,完善与周边城市的生态保护联动机制。

  其次,以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做强制造功能。借鉴东京湾区京滨、京叶工业带(区)的发展经验,巩固发挥制造业优势,强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时尚产业、高端装备、化工化纤、电子信息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大健康产业1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打造制造强市。一是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平台体系。以临沪、临杭、滨海“三带”联动为主载体,谋划打造杭州湾北岸战略平台,大力提升21个“万亩千亿”重大产业平台能级,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园和双创平台,构建布局合理、产业明晰、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平台体系,加快形成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壮大。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和“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系列工程,推动上市企业数量、市值双倍增,力争2025年之前上市企业数量破百家、市值破万亿。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加快实现千亿级企业零的突破,扶持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型创新企业,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国内外知名品牌。三是开展重点产业项目精准招商。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招引一批全局性、引领性、龙头型重大产业项目和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探索建立招商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发挥好重大产业项目对产业集群的促进效应。

  再次,以加速集聚“龙头”为抓手,做强创新功能。要做强制造功能,离不开强大的创新能力,要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招引大龙头,打造大平台,整合大资源,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一是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科创大平台。以G60科创走廊为主载体,发挥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龙头作用,全面深化与中国电科等央企、高校、院所的合作,打响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品牌,进一步集聚一批重大创新载体。积极探索在海外搭建科创“飞地”,就地吸引人才、机构、基金等入驻,形成创业创新生态体系。二是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育一批高科技领航企业,依托大企业布局建设100家重点企业研究院或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制定个税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培养一批工程师和工匠人才,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提升“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百人会”等品牌影响力,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招引培育一批多领域、跨学科的高端人才和技术专家,保持中高端人才流入率继续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最后,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做强开放功能。开放是大湾区的共同特征,嘉兴一直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重点,在新时代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谋划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来集聚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开放先锋。一是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打造跨国企业集团。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海外布局,实施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发挥好省“一带一路”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营销网络,开展资源开发、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分工。二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园进一步提档扩面,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生态设施和生活配套和管理服务水平,集中建设一批符合企业来源国标准的厂房,打造一批高层次投资贸易洽谈平台,进一步完善涉外服务体系。针对重点地区和国家开展“产业链招商”“国别招商”,提高招引项目质量,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力争到2025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排名前移1位,进出口总额排名前移1位。三是以国际化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长三角最优”的营商环境。高标准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按照“站城一体”“共生城市”理念,引进国际资源(港股01051)开展合作开发,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新城。强化嘉兴港内部统筹和对外合作,提升港口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快嘉兴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借鉴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着力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经贸规则体系。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关键词阅读:四大 资源环境承载力 城市软实力 心功能 大核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