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智库:节俭内涵变迁史

  导 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个鼓励消费的社会,节俭这个词被人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笔者对不同时代的节俭进行了调查与思考,发现不少有趣的现象,不同时代的节俭内涵确实差异很大,也许未来节俭这个词会从地球上消失。

  节俭内涵之古代篇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周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资治通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古代对节俭美德的崇尚,这里的节俭和节俭内涵之市场经济时代篇第一阶段类似,都是反对奢侈、铺张浪费。

  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崇尚节俭,末代皇帝一般奢侈浪费,这些一般人都知道,可是还是有特例,那就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届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其哥哥朱由校不务当皇帝的正业,整天埋头干木匠活,给弟弟朱由检留下个烂摊子。

  朱由检继位后,生活可真是节俭,过得日子可能连一个中等之家都不如。平时吃饭3素一荤,有段时间只吃素。皇帝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皇帝上朝的时候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内衣给显露出来,有损皇家形象。

  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后,满怀欣喜地打开大明朝的国库,才发现国库白银下小几十万两,本想大捞一笔,看到后不由得大失所望。从后面的“助饷”效果看,从大明官员手中压榨出7000多万两白银,可见是皇帝没钱,官员有钱。

  李自成围困北京时,明朝政府没钱调兵,崇祯帝号召在京官员捐钱,崇祯的岳父周奎只肯捐1万两。北京城破后,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死之前,李自成从他那里压榨出出70万两白银。

  可见崇祯的节俭是迫不得已的,国库没钱,和节俭内涵之计划经济时代篇类似,都是被迫节俭。不同的是崇祯时期国家和百姓穷困,官僚和大地主肥的流油,计划经济时代是国家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当然最终结果不同。

  节俭内涵之计划经济时代篇

  让我们回到解放后到19世纪70年代这段岁月,对90后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也许很陌生,与现在相比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笔者有幸对这段时期有一些了解。

  刚刚解放后的中国是一穷二白,蒋介石逃跑台湾前从大陆运走了大量物资,其中黄金共运送了330万两,此外还有价值350万两黄金的外汇和银子,最终运台金银外汇总额度换算成黄金总价值约为700万两。

  国家重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人的衣食住行、各种仪器设备等等,光研制原子弹就有几十万人参加。这段时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和援助;又遇到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史称“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在当时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一是学习苏联的模式,二是国家需要集中大量物资进行短期没有经济产出的重工业建设,三是国内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和有效需求。

  当年为啥一定要优先搞重工业,而不是先发展轻工业?因为重工业是一个大国存在的基础,就想一个房子没门没窗,小偷随时可以光顾,如入无人之境,并且外面还有几个大汉随时准备破门而入抢劫。

  想想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要是这些国家手里有硬武器——核弹,美国怎么会那么肆无忌惮;俄罗斯再穷,美国也不敢直接动手,这就是手里有没有硬货的区别,所以中国得有硬货在手。

  当年为啥鼓励知情下乡?现在政府又在把农村的人往城里赶?因为当年粮食不够吃,养活不了城里那么多人,只好把大量的年轻人赶到农村去,自食其力,还能多挣一些口粮。现在啥啥过剩,农民不进城怎么扩大消费。

  费了那么多口舌,是在讲计划经济时代节俭内涵产生的基础。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缺商品,还不是一般的缺。这个时代的节俭是真节俭,因为没有、因为缺少而不得不节俭。

  计划经济时代节俭内涵的主流思想是: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节俭是传家宝。这个时代典型的货币是各种票,粮票、菜票、肉票……,票比钱管用,因为只有在供销社才能买到商品,供销社认票不认钱。

  为什么要提倡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节俭是传家宝?因为物资实在是紧缺,主席的烟都掰开,一根当两根抽,普通百姓更是得一块钱当好几块钱花。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都有饿死人的情况,要是铺张浪费那不得有更多的人饿死。

  这个时代在人们生活水平上的色调是灰暗的,人们的精神确是火红的。按照现代年轻人的人理解,那个年代的人节俭的有些抠门,即使后来有钱也不花、不享受,如果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所遭受的苦难,也许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节俭内涵之市场经济时代篇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了,商品开始爆发式增长,计划经济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了主流的地位。

  第一阶段:节俭VS浪费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万元户出现了,不要笑,那时候的万元户真的好少。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由于长期的消费压抑,铺张浪费开始出现。这时候因为刚刚开始生活好一些,长期压抑的消费欲求爆发,铺张浪费出现了。

  这个时候的节俭内涵是与浪费相对应的,以前是想不节俭都不行,因为没的浪费,现在是可以浪费了,可以浪费就会出现浪费。计划时代短缺经济影响还存在,新的消费观念在逐步形成之中。

  节俭与消费或浪费两种思想开始激烈碰撞,表现为两代人的消费观冲突,年轻一代看老一代人太吝啬,老一代人看年轻一代太奢侈,相互看不顺眼,怎么看都不顺眼,时代的烙印所带来的观念无法调和。

  第二阶段:消费≈浪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极大丰富了,什么东西都不稀缺了,稀缺的是消费者。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追逐商品,反过来变成商品追逐人,也就是商品追逐消费者。

  国家的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国家开始鼓励消费,节俭会减少消费,浪费会增加消费,那么国家是不是也鼓励浪费呢?这个时候消费和浪费变得比较模糊了。

  为什么消费和浪费变得比较模糊了呢?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商不断扩大生产,商品生产越来越多,商品数量超过消费需求,就会产生过剩,过剩会产生经济危机,产生大萧条,那种牛奶倒在大街上的事情就会出现。

  在这个阶段,市场各部分参与者都能够相互影响,如果还是很节俭地几年不买一双鞋、一件新衣服,那鞋厂和服装厂就都要到倒闭了,所以要鼓励消费,多买几双鞋,多买几件衣服,消费和浪费确实模糊了。

  第三阶段:节俭VS借钱消费

  现阶段,一个新的消费模式出现了——借钱消费(超前消费),这是比浪费更为激进的消费。有些年轻人被套路贷“套路了”,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时的节俭的含义应是杜绝借钱消费,不借钱消费也就是节俭了。以现代人的视角看,从不得不节俭、节俭得抠门吝啬到避免铺张浪费再到杜绝借钱消费,节俭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

  节俭内涵之未来篇

  未来的节俭内涵是怎么样的呢?畅想未来需要脑洞大开,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使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改进甚至完全改变了现有的业态。

  以互联网、芯片、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上一次科技革命正在走向终结,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科技技术正在孕育中。

  节俭是生产不充裕的产物,也是需求不足的产物。也就是说当货物不足会产生节俭,当消费者钱不够也会产生节俭。如果生产足够充裕,消费者钱足够多,那么节俭这个词就会从世界上消失。

  共产主义阶段,社会商品将极大丰富,分配形式上按需分配。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社会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

  中国未来如果能够一体化亚欧非大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的大同社会盛况,就有可能无限接近按需分配。

  有人觉得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好,市场经济就像丛林中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产生垄断。

  看看美国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财富绝大部分掌握在少数财团手中,阶级固化,就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社会,富人永远是富人,当官的永远当官,整个世界好像固定不动了一样。

  计划经济的难点在于实现生产与需求的无缝衔接。未来借助5G甚至NG(ND>5)、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技术,精确匹配生产与消费,就可以向着按需分配方向无限接近。

  当生产与消费无缝连接的时候,需求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在按需分配前提下借钱消费没有市场,浪费成为一种累赘,当节俭的对立面消失的时候,节俭也就失去了内涵,只能存在于字典中了。

关键词阅读:节俭 消费 计划经济 超前消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