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定义生活的意义

  导 言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面对如此庞大的哲学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仍有无数的人对此孜孜以求,因为很多人认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会使人生更有目标感和幸福感。生活的意义(Meaning in Life)被认为是幸福的基石,因此理解什么使生活有意义是每个人的重要目标。一项研究发现,寻找生活的意义可能并不需要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日常的常规行为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该研究来自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罗格斯大学的的Samantha J. Heintzelman和密苏里大学的Laura A. King的一篇论文,题为《生活的常规和意义》(Routines and Meaning in Life),该论文于2018年发表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PSPB)杂志上。

  研究背景

  研究者把常规行为定义为日常生活中规律的行为,如每日喝咖啡跑步等,并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意义、目的和一致性。首先,常规行为可能有助于通过日常实践创造和反映出一种持续的自我意识,潜在地促进意义感;其次常规行为也可能是实现长期重要目标的途径,从而产生一种使命感,使得日常生活中有方向感;最后,常规行为符合生活的意义定义中“一致性”这一成分。因此常规行为可能会对生活的意义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两个实验以检验二者的关系。

  研究设计

  在实验一中,研究者选取了317名来自MTurk的个体,并调查这些个体是否存在稳定的常规思维和行为,即常规性的偏好,如“我每天做的事情几乎都是一样的”,并询问被调查者是否会注意和觉知到该事件,即正念,如“我发现自己对做的事情不会投入注意”,最后评估生活的意义,如“总体上我的生活是有意义的”。

  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者采用取样的方法来检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生活的意义之间的瞬时关系,目的是探究与非常规行为相比,个体在进行常规行为时是否具有更强的生活的意义感知。研究者选取了85名学生,在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会向这些学生发送6次调查链接,每次调查中都要求他们简要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并询问其当前活动是否为一次常规行为的一部分,最后会要求被调查者完成生活意义存在性问卷以及评估其当时的情绪。实验最终收到2950份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一中结果发现常规性的偏好与生活的意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在生活的意义的成分中,一致性与对常规性的偏好相关度最高。正念也与生活的意义正相关,且当常规性的偏好和正念同时加入回归分析时,二者都能够显著且独立地正向预测生活的意义。

  在实验二中,首先在个体水平上的分析发现,被调查者对生活的意义评分和对常规行为的评分呈正相关,在控制年龄、性别和完成的调查数量后,偏相关分析依然显著。平均情绪水平也和生活的意义以及常规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在控制情绪水平后常规行为和生活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减弱。

  最后研究者对工作日和周末分别进行了探究,由于工作日人们会做更多常规化的行为,而周末人们的情绪会更加积极,因此研究者并没有假定哪种情况下生活的意义更高。结果也发现,工作日被调查者的常规行为评分更高,而周末的情绪评分更积极,并且生活的意义在周末和工作日之间没有水平上的差异。

  在此之前,常规行为和生活的意义之间的潜在联系的研究极少。不过有很多研究发现了常规行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比如常规行为与舒适的感觉、信心、安全感和控制感等有相关性。还有一些研究,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充满常规行为的生活可能会降低幸福感并带来更多的痛苦。

  研究者通过上述两项研究证明了常规行为在生活的意义体验中的预测作用,即被调查者当前行为符合一种典型常规的程度与同时进行的生活的意义评分有关,这说明获得生活的意义体验不一定要经历非凡的体验,也可以出现在日常的世俗经验中。

  常规行为的特点在于简单的重复,因此容易让人联想到无聊的状态,不过该研究认为常规行为与无聊之间的联系可能取决于常规性是否缺乏方向,只有那些没有功能或目的重复的常规行为才会导致无聊。

  结语

  生活中的哲理也可以被科学的实验所探讨,这样的结论或许比某些大师更有说服力。

  平淡的生活,充满了琐碎和重复,但生活的意义可能就隐藏在这些琐碎与重复之中。

  可怕的不是平淡,而是平淡背后方向的缺失。

  在当下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并不缺少刺激和变化,正相反,或许我们更缺少的是把平淡过好和在平淡中坚持的力量。

关键词阅读:常规行为 幸福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