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库:中国铁路企业“走出去”的七点政策建议

  近年来,中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中国高铁整体性领先世界,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路”价值。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价值不仅仅在铁路本身的收益,而是带动中国的基建、制造、贸易、科技、能源等一系列的相关领域走出去,更是塑造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先锋军”。因此,铁路企业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

  中国铁路企业走出去如何做好谋篇布局?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张红平的文章,供关注铁路企业走出去的读者参考。

  要 点

  1、全球铁路呈现欧洲、北美、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地区、以沙特为中心的海合会地区等区域化格局。

  2、铁路企业可通过引入国际管理团队、建立合资公司、国际并购等,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近年来国际承包商廉洁风险不断上升,应加强对企业海外廉洁风险预警,同时还应防范成为某些国家政治操作的工具,避免酿成重大的政治外交危机。

  正 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着眼自身以及对世界未来发展提出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国家经济、社会、贸易、物流、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将面临更大发展。

  近期,我国又提出进一步全面开放的重大举措,预计会推出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领域的开放措施。铁路行业面临“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压力,铁路企业再也不能独居一隅,国际化、全球化势在必行。

  目前,铁路“走出去”普遍存在企业间无序竞争,产业统筹协调不够,规划项目能力不足,资金来源单一且融资难度大,技术标准认知度不高,企业大而不强、国际化程度低,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如何在此机遇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1、抓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增强政策引导,突出前端引领。

  近二十年来,铁路行业发展可视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背景下顺势有为的典型,而在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球发展新环境的双重背景下,行业如何持续发展,做好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是关键。国内一大批铁路企业已纷纷“走出去”,参与技术服务、工程总承包、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全球竞争。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如何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再发展,如何维护有序市场竞争环境,在国家层级“走出去”牵头机制下加强统筹协调至关重要。

  为统筹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建议新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进一步增强政策引导作用,利用直接援助、政策性金融等措施,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综合规划、各类园区综合规划、铁路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合作和对接,强化通过规划合作孵化项目的能力,加强对铁路项目规划和前期研究的资助力度,突出产业链前端引领。

  2、制定周边铁路互联互通标准,推动走廊通道项目建设,深化全球铁路组织框架下运输服务标准协同。

  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提高周边互联互通水平可带动区域经贸全面发展。全球铁路呈现欧洲、北美、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地区、以沙特为中心的海合会地区等区域化格局。欧盟地区经济一体化促使其在欧盟委员会框架下建立了铁路网互联互通基础标准TSI(即互联互通技术规定),这一标准促进了成员国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融合。目前,以中国为中心面向周边部分地区的互联互通标准正亟待建立,同时也可为走廊通道项目建设提供指导作用。

  “中欧班列”发展迅猛,客观上也受益于中欧之间铁路区块式发展格局,从中国通过两次换装(进入独联体和进入欧盟前)便可将货物运达欧洲。进一步发展还需扩大班列辐射范围,开辟更多快捷通道,并深化在国际铁路组织框架下运输服务标准协同,如海关、质检、运费、服务、建设标准等。

  扩大我国在国际铁路组织框架下(比如国际铁路联盟UIC等)建设标准合作,有利于中国标准融入世界,有利于中国设计、施工和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

  3、深化铁路产业内合作,引导和促进产业间合作。

  长期以来,国内铁路项目中从事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等的单位各有不同,项目运作模式较为单一。在全球市场上,产业内深度融合的项目模式(EPC、BOT、PPP等)运用更加广泛。为发挥集约化效应,应逐步扩大推行多元化项目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内合作,接轨国际。铁路行业同质类企业间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形成合作共赢的联合体形式,应作为政府框架内项目推行的主要模式,也可作为维护行业有序竞争的常态化制度安排。

  为适应全球市场对“铁路+”产业融合的需求,应统筹协调深化产业间合作,通过产业补偿机制保障我国在外的整体利益。应推进“铁路+公、水、港口等其他交通方式”“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地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园”“交通基础设施+矿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金融”等产业间合作,推动建立利益相关的企业共同体联合出海。

  4、制定铁路产业全球化发展产业政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发挥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铁路产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支持,包括从金融、财税等方面对技术输出、重点材料设备出口等领域的支持。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广泛联合国内外开发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社会资本等力量,为“一带一路”铁路建设项目提供有竞争力的融资支持。

  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适度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出台融资相关政策,引导产业向高端咨询、高技术设备和智力密集型服务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在商业原则下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通过“投建营”一体化持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扩大行业对外开放,深化铁路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市场秩序。

  国内铁路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与“走出去”相辅相成,扩大开放可促进“走出去”能力建设。铁路企业可通过引入国际管理团队、建立合资公司、国际并购等,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与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化利益融合,可降低项目运作风险,也有利于维护全球市场秩序。

  国家发改委联合28部门发布的《关于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约束企业海外业务中的失信行为,保障企业有序参与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6、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吸引国际型复合人才,优化人才知识结构。

  全球化战略需要国际型人才支持。教育国际化正在加快,国际交流日益广泛,“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人员不断增多,留学海外优秀人才不断回流,国际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使之留得住、用得好。

  大学专业教育应与国际接轨,科学设定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国家应为职业人员合理流动消除制度障碍,为复合多元化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提供根本的人才保障。

  7、加强境外风险防控。

  我国企业在海外资产和利益逐年增大,政府、智库、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应共同为企业海外风险防控提供支持和服务。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社会等风险因时因地而变,企业除应充分识别并防范此类系统风险外,更应做好基于项目层级的合同、技术、资金等风险防控。此外,近年来国际承包商廉洁风险不断上升,应加强对企业海外廉洁风险预警,同时还应防范成为某些国家政治操作的工具,避免酿成重大的政治外交危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对全球经济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中国铁路“走出去”已呈现良好发展局面。通过政府和驻外机构、协会、金融机构、企业等持续协作努力,在国家层面抓好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引导,制定铁路产业全球化发展政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扩大行业对外开放;在行业层面深化全球铁路组织框架下运输服务标准协同,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和走廊通道项目合作,深化产内和产业间合作;在企业层面面向全球开放合作,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境外风险防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国际产能合作等项目为平台,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全球化之路,必将实现铁路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持续再发展。

关键词阅读:铁路 风险 欧美 沙特 政治外交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