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如何判断“散户市”与“机构市”?

摘要
前一阵子,偶尔看到一篇网文,它采用“持股市值”来分析投资者结构,并以此判断A股已逐渐演变成了“机构市”,这一方法与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

  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股票成交额占比”指标来衡量投资者结构是通行规则,是国际惯例。事实上,按股票成交额占比来分析投资者结构,它反映了机构与散户在股票交易中的比重,是最能反映市场交易行为与交易特征的,例如,单笔交易额大小、交易频率、市场换手率等。

  然而,采用“持股市值占比”来衡量股市投资者结构,既不准确,也不科学。它严重混淆了投资者身份与大股东身份的区别,即投资者也是股东,股东也是投资者,他们将大股东持股也计入机构投资者,则必定大幅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但它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交易行为的投资者结构。

  很显然,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衡量方法。如果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投资者交易额占比”标准,则A股仍然是明显的“散户市”,因为在A股交易额中,散户占比高达90%左右,而机构完成交易额仅占10%左右。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私人创办的,如果将其股东全部计入“散户”,那么,这样的散户“持股市值”当然就很大了,很显然,它有意混淆了作为股东的“自然人”与作为股民的“自然人”之间的差别。

  事实上,从国际惯例来看,判断投资者结构,唯一通行的统计标准是“成交额”所占比例。因为只有成交额能够准确反映投资者(机构与散户)实际参与交易的比例结构。

  在A股市场,散户成交额占比高达90%左右,而机构成交额占比仅为10%左右;与此相反,美国机构成交额占比高达90%左右,而散户成交额占比仅为10%左右。这是投资者结构完全颠倒的两个市场。

  再看我们的香港“机构市”,近20年来投资者结构是如何变化的?据港交所统计,在香港回归前的1996年港股投资者结构(按全年交易额统计)是:散户占36%,机构占64%。其中,本地散户占34%,境外散户占2%;本地机构占34%,境外机构占30%。

  在1996年港股境外机构投资者中,英国占32%,美国占30%,除英国以外的欧洲其他机构投资者占10%,日本占8%,中国内地占0.6%,亚洲其他机构投资者占17%,其他地区占2%。

  再看沪港通开通前的2013年统计数据,港股投资者结构(按全年交易额统计)是:散户占23%,机构占77%。其中,本地散户占18%,境外散户占5%,本地机构占36%,境外机构占41%。

  在2013年港股境外机构投资者中,美国占28%,英国占26%,除英国以外的欧洲其他机构投资者占14%,中国内地占11%,新加坡占6%,日本占1%,其他亚洲地区占4%,澳洲占5%,其他地区占4%。与香港回归前的1996年相比,中国内地投资者占比大幅上升,竟上升10个百分点;而日本投资者占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7个百分点;英国其次,英国投资者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整个欧洲投资者占比基本持平,仍维持在40%;此外,美国投资者占比大体稳定,仍维持在28%。

  最后看沪港通开通后的2018年统计数据,港股投资者结构(按全年交易额统计)是:散户占16.3%,机构占83.7%。其中,本地散户占10.3%,境外散户占6%;本地机构占48.6%,境外机构占35.1%。

  在2018年港股境外机构投资者中,亚洲地区占41.8%,欧洲地区占27.2%,美国占23.2%,其他地区7.6%。与沪深港通开通前的2013年比较,亚洲地区投资者占比大幅上升,竟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欧洲地区投资者占比则下降了12个百分点,美国投资者占比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在2018年港股投资者结构中,如果剔除交易所参与者(EP)本身的交易,香港本地投资者交易额占比仅为30%。也就是说,港股交易以境外投资者为主体,尤其是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

  与此相反,大陆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却是标准的“散户市”,为了寻找A股“去散户化”的证据和成果,有些机构决定改用“持股市值”来粉饰“散户市”的现状。

  如果采用“投资者持股市值”标准,则A股似乎已不是标准的“散户市”了,不信?你看某些机构的计算方法:据Wind和农银汇理基金按照2018年上市公司中报统计,A股散户持股比重52.8%,机构持股比重为47.2%。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持股占比3.05%,保险公司资金持股占比1.95%,社保基金持股占比0.42%。

  另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9年9月份至2016年12月份,持仓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从5.63%上升到7.30%,持仓1000万元以上投资者占比从13.94%提高到32.65%;从2011年1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持仓规模1000万元至1亿元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从8.95%上升到18.75%,持仓1亿元以上的则从5.22%上升至13.90%。

  海通证券根据2018年上市公司中报披露的数据统计显示,A股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达40.5%,A股机构投资者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仅为31.5%,远低于欧美市场。同时,A股换手率远高于全球其他主要资本市场。2017年创业板指数、中小企业板指数、上证综指换手率(以流通市值计算)分别高达920%、745%、532%,远高于纳斯达克指数、富时100指数、标普500指数等,散户的投资风格在A股依然有市场。

  据招商证券测算,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机构投资者(不含汇金持有的四大行股份)在A股持股60772.05亿,占自由流通股的比例约为29%,其中,公募基金7.99%、私募类(包括阳光私募基金和资管)4.16%、保险保障类7.06%、国家队6.82%、境外资金2.63%、券商自营0.52%。可见公募、私募、保险保障类及国家队资金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四类资金。

  截止到17年中报,A股散户持股比重为54.91%,机构持股比重为45.09%(其中包括3.01%的基金、2.17%保险资金、0.76%企业部门持股和0.41%的社保资金)。在全球比较上,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总市值比值居中,机构投资者/流通市值比值靠后。

  中国基金报2016年5月,目前A股市场中,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总市值的比例已达40%左右,占流通市值比可能已达到50%以上。

  2016年底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为40%,相对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居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重在2015年有明显上升,从2014年的37%上升到2015年底的42%,在股市异常波动前的2015年中曾最高达到43.73%;到2016年底,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与历史年份相比占比仍然属于历史高位。

  据证监会称,截至2010年11月底,机构投资者持股(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流通A股市值的比例达到70%,其中,证券投资基金超过了各类投资机构持股总额的50%。

  然而,截止到2017年中报,A股散户持股比重为54.91%,机构持股比重为45.09%,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市值仅占3.01%,陡然大降。此外,险资持股市值仅占2.17%,企业部门持股市值仅占0.76%,社保基金持股市值仅占0.41%。

  深圳证券交易所金融创新实验室《2008年度股票市场绩效报告》显示,2008年机构投资者持有深市股票比例总体高于2006年和2007年,机构投资者所占主板股票交易金额的比重也较2007年有所上升。

  《报告》显示,2008年机构投资者占深市主板股票交易金额的比重为14.34%,比2007年上升2.39个百分点;占中小企业板股票成交金额比例为10.97%,小幅下降0.29个百分点。其中,基金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9.10%与5.80%;其次为一般机构,分别占3.16%与3.41%;集合理财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0.23%与0.18%。

  为什么A股市场只能短炒?因为我们是“散户市”,A股市场成交总额的90%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为什么A股市场只有短牛、快牛,却没有慢牛和长牛?因为我们缺少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缺少长期机构投资者,比方,我们缺少私人美老金,也缺少股票型公募基金。

关键词阅读:股市 散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