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消费金融对人工智能如饥似渴

摘要
对中国消费金融的好势头一定要倍加呵护。要向技术寻求最大最有效的保护。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监管部门因而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标准。

  美国是全球消费金融最为发达的国家。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消费金融的发展,就没有美国经济动力中消费这驾马车一直占到70-80%的持续力和持久性。

  美国消费金融发展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专业化的消费金融公司,比如福特汽车贷款公司等;二是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的大发展,花旗银行在信用卡消费透支业务上起到了中坚力量。不过,美国消费金融发展已经显得传统和落伍了。这个落伍是让中国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发展跟比较下去了。

  中国消费金融一个时期非常落后,与美国差距很大。中国曾经大力鼓励消费金融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但效果非常不好。原因在于审批制下没有放开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很高。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对中国消费金融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还远远不够。后来成立了一些消费贷款专业公司,但大多是传统银行控股,基本没有怎么发挥作用。

  中国消费信贷真正得到大发展的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奔涌而出。以互联网为主体为平台,迎合了整天泡在网络上的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00后这三代人把中国消费金融推到了一个新高潮。

  “80后90后”年轻用户成为消费金融主流客户。2018年捷信ABS发行公告中用户特征数据显示,在年龄分布上,18-40岁的消费群体占比82.7%,其中,20-30岁的客户群体占比最高,达到42.25%。年轻群体具有超前消费意识和消费需求,但由于大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自身支付能力与消费需求形成缺口,因此对消费金融的需要更加强烈。此外,随着“90后”逐渐步入职场,消费改善需求逐渐强烈,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产品消费需求逐渐增强,他们积极寻求消费与自身社会身份匹配的爆款、创新产品。最值得注意的是,“90后”人群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的接受度高,因此,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接受度也随之提高,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消费信贷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是一座移动的商场,消费行为变得更加便捷。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90后”消费金融用户中,用于网购消费场景的占比51.3%,线下日常消费场景占比40.0%。

  “90后”俨然已成为网络购物的消费主力。《2018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以2016年为分界点,“90后”在天猫“双11”期间的消费占比42%,已超过了“80后”,2018年更是达到了46%,且仍呈增长态势。

  一些商家也紧随“90后”的触网习惯,不断变换商业营销的阵地和方式。从最初的门户网站到电商平台,再到如今的微博、头条、抖音,每一个活跃的“90后”都意味着强劲的购买力。

  当“80后”和“70后”还大都停留在储蓄卡和信用卡消费时,“90后”还能借力消费信贷支撑他们的超前消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以及各色网贷平台,都是他们借钱的重要渠道。

  融360数据显示,“90后”使用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人群超过五成,占比50.17%。在贷款渠道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呗、白条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将手伸向了网贷。

  一个消费金融的最大问题扑面而来,那就是过度借贷的消费金融风险凸显出来。

  统计数据显示,90后、00后负债率高达1850%”,这个比例很可怕的。虽然是完全市场行为,完全借者自负,不过,金融负债有一个严重性问题是一旦流动性流不动,资金链断裂,将会带来整个金融风险爆发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美国有一定教训。

  另一个比例就是一半年轻人向P2P贷款。这个贷款本身没有别的问题,就是利率过高后增加还款压力,或压垮年轻人。

  当然,消费金融在年轻人中火热,对于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倒是非常有益!

  怎么办?对中国消费金融的好势头一定要倍加呵护。要向技术寻求最大最有效的保护。这个技术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三大法宝。把这三大法宝必须彻底完全渗透到消费金融的整个过程。要通过大数据给消费信贷需求者进行信用画像;要通过云计算计算出能否安全发放消费贷款;要通过AI技术从消费贷款开始发放到贷后管理跟踪全程盯防,无时间缝隙预警。

  值得可喜的是,目前BATJ等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在进入消费金融。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法宝。

关键词阅读:消费金融 流动性 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