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宁: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

摘要
人才兴则国家兴,愿普天下的人才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安居乐业,实现价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泰民安。

  “高端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15%,差额深圳市政府补齐,100万年薪应缴个税45万,现在可以少缴30万。”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近日在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的发言,引爆峰会现场,也迅速冲上热搜。

  而这,仅仅是城市抢人大战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以及南京、天津、杭州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围绕着人才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夺战。

  需要指出,这里的人才既包括学富五车、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也包括小有成就的职场白领,以及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高、中、初级人才的搭配和梯队建设成为各城市建立人才体系的目标。

  时至今日,战况如何?各城市又是如何吸引和安置人才的?抢人大战意义如何?本文尝试给出一些解答。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人才流动已经完全放开。良禽择木而息,人才会根据各地的政策、机会和发展,理性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环境安家立业。如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成为各地人才抢夺战的焦点。

  据笔者观察,各地的人才政策主要围绕户口、补助和税收三个方面展开:

  1、户口:逐步放开,门槛降低

  对于初到一个城市的人才,户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购房买车,还是子女教育,再到社会福利,小小的一个户口本见证了多少人间冷暖。

  在人才落户方面,各地政策逐步放开,门槛日渐降低,大有“开门迎客”之感。

  传统意义上,北京、上海的户籍门槛最高,户口成为在这两个城市工作多年的许多北漂、沪漂的心病,然而情况在这两年悄悄发生着变化。

  在北京,除了针对博士后人才和海归硕士的传统人才引进政策之外,在2018年,首次开启了积分落户政策。虽然,条件仍然比较严格,但是对于长期在京工作的老北漂来说,着实看到了希望。

  上海则表现得更加开放,对于老沪漂,积分落户和居转户政策,圆你一个做上海人的梦;对于上海市特需的11类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申办户口试行办法》,携妻带子直接落户;另外,2018年,上海也在试点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目前仅限于清华和北大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无论你属于哪一类人才,总有适合你的那一款。

  如果说北京、上海的户籍政策还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其他城市则更是求贤若渴。深圳对于本科及以上应届生实现落户秒批,而非应届生,只要在深圳缴纳社保也可以迅速落户。天津和南京,考虑到人才初来乍到,工作不一定有着落,允许先落户再就业,无论如何先请进来再说。杭州和西安更是把人才引进的落户标准放到了大专和中专。

  总之,在人才落户政策方面,“开放包容”成为主旋律,各城市敞开怀抱,拥抱有意定居的人才的到来。

  2、补助:高低兼顾,真金白银

  优厚的人才补助拿出来的是真金白银,体现了当地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人才安家立业的关心。

  综合以上政策,各地的人才补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住房补贴:人才初到当地,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住房问题。各地也都会根据人才的层次,给出相应的补助标准。从针对高端人才的数十万的购房补贴和人才公寓,到针对应届生每月上千的租房补贴。只有妥善解决了人才“安居”问题,才有后面的“乐业”。

  (2)生活补助:除了安居,有些地方还会给予人才一定的生活补助,如杭州给予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研究生和归国留学人员2万-3万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迅速在当地落地生根。

  (3)技能补贴:对于存在一技之长的人才,政府也会给予一定补助,如天津市对于在津工作的9类资格型人才(律师/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等)给予3万-10万的一次性补贴。以此来鼓励专业型人才向这些城市聚集。

  总之,在人才到来的前几年,各地政府真金白银地提供住房、生活补助和专业技能补贴,帮助人才安居乐业,落地生根。惜才爱才之心,由衷而发。

  3、税收优惠:探索性尝试,张驰有度

  关于税收优惠,最亮眼的当然是深圳市对于高端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15%的最高边际税率,仅仅为现行最高边际税率(45%)的三分之一,对于高端人才存在较大的吸引力。

  深圳税收优惠政策的大背景是2019年3月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但仅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的九个城市。

  根据相关的信息,笔者判断,类似深圳市将最高边际税率降至15%的政策仍处于探索性尝试阶段,在短期内不会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理由如下:

  (1)所得税连续改革的可能性不大。2019年初,我国刚刚完成一轮所得税改革,除了个税起征点增加,各级边际税率调整以外,还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父母、大病医疗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惠及了广大百姓。笔者认为,任何政策的推出一般存在一定的持续期和稳定期,因此,在短期内,大面积推进连续所得税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2)税收优惠基础有限。本次深圳税收优惠的大背景为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试点,根据《通知》精神,仅限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地区并不存在相关的政策基础。有地区通过退税的方法,将个人所得税中地方留存的部分返还给纳税人,但此次,深圳不但将地方留存全额退税,还向人才补贴应缴中央部分的差额,实属罕见。这一次特区又走到了前面。

  (3)城市定位差异。本次税收优惠仅限于年薪百万的高端人才,根据测算,对于税前年薪在30万以下的人群基本上没有作用,对于30万以上的人群有作用,但效果有限。薪酬越高,所处的最高边际税率与15%的差距越大,减税效果越明显。显然,根据《通知》精神,此政策以(粤港澳地区)吸引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为主要目标,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城市的定位。盲目减税,还会诱发政策套利,也是监管所不希望出现的。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个税改革刚刚完成,连续大规模税改可能性不大,以及税收优惠基础有限,城市定位存在差异的大环境,深圳税收优惠政策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短期内大面积推广的可能性不大。

  人才兴则国家兴

  记得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这样评价办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小到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支持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繁荣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组成这个城市乃至国家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素质水平,他们的安居乐业,他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整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

  城市抢人大战,竞争与摩擦,看似消耗了各城市大量的资源,却反映了各个城市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人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不断的优化和配置,对于整个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不正是我国市场机制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缩影吗?

  人才兴则国家兴,愿普天下的人才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安居乐业,实现价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泰民安。

关键词阅读:人才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