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为何上世纪八十年代30多元能够养活一家子

摘要
对生活水平的评价,显然不能只看到过去的成本“低”,还要看到生活质量之“低”。

  很多人在想,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十多元收入养活一家人的比比皆是。而在现实生活中,三千多元养活一家人,可能就难度很大了,而很可能养活一个人都感到有些吃力。

  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钱这么值钱呢?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价比较便宜。鸡蛋三分钱一个、猪肉七毛三一斤、青菜几分钱一斤、衣服十几元一件的已经算是质量比较好的了。而八十年代中期在西安读书时,羊肉串才5分钱一串,泡菜5毛钱一盘,凤爪1元钱一盘,啤酒5毛钱一扎,这样的价格,算算账,三十多元确实能够养活一大家子。更何况,那时的人,很少有经常进馆子的。进馆子也不会大吃大喝,而是有客人或有重要事。

  其二,对生活的追求没有今天高。说实在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虽然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希望有各种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物质比较贫乏,即便有条件,也购买不到好的商品。当时的现代化装备,无非就是电视、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等,连手电筒还算电器呢。自然,在消费方面,也就很难有更高要求了。笔者中专毕业时,家里给买了一只90元钱的宝石花手表,就激动了多少天。现在很多年轻人,即便买辆汽车,也不会有多激动。

  第三,没有房子的烦恼。说起今天的人,最烦恼的事,当属房子了。极高的价格,且仍然处于价格上涨过程中,为了买房,不仅掏空了六只口袋,而且,多数还背上了沉重的房贷,需要每个月还款。少则一两千元,多则六七千元,三千元养活一个人,还算多吗?不多啊。相反,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房子的质量、品位、区位、环境等没有今天好,但是,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至多每月几元的房租。最初,连房租也不要出。所以,负担当然轻了。

  第四,没有读书贵、看病贵的苦恼。有孩子上学,有老人看病,当然也包括自己看病,生活水准就要下降至少一半。因为,买完房子以后,多数居民手中原本就没有多少钱了,再有孩子读书和有老人生病,那钱还怎么调剂得过来。所以,就不是三千元养活不了一个人,而是更多的钱也很难养活一个人了。自然,也就无法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了。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孩子上学的课外辅导、兴趣班、外出旅游、购买一些高档商品等,也是生活成本加大的原因。但从总体上讲,今天的生活,在质量和品位方面,已比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许多。也就是说,高成本也是伴随着生活质量与品位的提高而提高的。如果能够控制好房价、有效降低读书和看病等方面的成本,进步的效率也会更高。

  对生活水平的评价,显然不能只看到过去的成本“低”,还要看到生活质量之“低”。如果只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成本的低,而看不到生活质量的低,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客观的评价。这,也是看待问题的客观之处、理性之点。

关键词阅读:物价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