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风险,支持实体,助力新经济

摘要
金融监管要升级,要更加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4)提高投资者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未来仍需长期努力。

  供给学派思想是西方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学理论来源。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萨伊定理”,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成为供给学派的思想起源。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效后,以蒙代尔和拉弗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思想再度兴起,一是拉弗曲线主张通过大幅度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二是弗里德曼货币理论认为保持与国民收入增长一致的货币供给量增速可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基于供给学派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明显。2012年起,新结构经济学开始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强调要从实体经济需求侧的角度出发,完善金融供给,金融结构必须与实体经济结构相吻合,才能真正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当前我国正从“供给侧改革”深入至“金融供给侧改革”,从金融“做减法”到结构性“有增有减”。1)2016-2017年,金融负债端“做减法”:这一时期金融层面以去杠杆、防风险为主线,央行货币回笼并拉长资金期限、提升货币市场利率,提高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挤压套利空间;2)2017-2018年,金融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做减法”:监管“三三四十”地毯式大检查,资管新规落地,严查监管套利、多层嵌套、刚性兑付和资金池问题,银行信贷、同业业务、股权投资大幅下滑;3)201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金融机构资产端做减法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负债端借贷,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实体融资出现结构性问题,金融供给难以匹配金融需求,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经济结构。与金融去杠杆单纯“做减法”不同,金融供给侧改革强调“有增有减”,完善金融供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融资体系。

  而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从金融体系资金流动链条的角度来看,金融体系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资金端、金融机构及市场、和融资端,即居民和企业的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流向具有融资需求的行业和部门。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与资金端、金融机构与市场自身、以及金融供给与融资端均存在结构性匹配问题,具体来看:

  第一,在金融供给与资金端,一是房地产挤出金融资产投资,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占比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二是金融产品匮乏,资金期限较短,居民大量投资于存款、理财等产品,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占比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第二,在金融机构与市场方面,我国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且发展不充分;间接融资中以银行为主,其他金融中介占比较低;银行中以大型银行为主,缺乏定位于专注微型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且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弱,易出现信用风险。第三,在金融供给与融资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金融需求快速变化,然而金融供给转变缓慢,滞后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有加杠杆需求的部门。我国偏间接融资且以大型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供给,具有风险偏好低、重抵押物、风险识别能力弱等特点,有效支持了过去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但当前经济发展以消费、创新、中小企业为主要驱动力,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等特点,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亟待进行系统性金融体制改革。

  针对目前金融供给侧结构三大问题,未来政策要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发力:第一,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巩固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补齐金融业短板;第二,加大金融改革开放力度,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为微观主体发展注入活力;第三,从资金端来看,增加多层次金融产品供给,丰富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加强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布局,降低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的配置比重;第四,从金融机构和市场来看,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丰富多层次银行体系、推动科创板和注册制落地、完善债券市场结构、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改善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第五,从融资端来看,要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引导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领域,避免资金过度流向杠杆过高的领域,将资源向效率更高的民企、小微企业和新兴科创企业倾斜。

  金融供给侧改革将为金融业带来诸多变化:一方面,金融供给侧改革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机遇:1)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出现分化,重塑银行体系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2)非银金融机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色化专业化机构重要性提高;3)深耕机构业务的券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压力需要转移,将会给不良资产处置、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带来机会。另一方面,金融供给侧改革也会带来挑战: 1)前期补短板和降成本增大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部分金融机构面临淘汰风险;2)部分银行将面临贷款定价能力和风控能力的挑战;3)金融监管要升级,要更加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4)提高投资者教育并非一日之功,未来仍需长期努力。

关键词阅读:金融 改革 实体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