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贤明:为“以疏代禁”的公共政策叫好

  6月2日,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同时发布新增小汽车牌照限额的通知,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两地分别新增10万辆和8万辆。此举是依据数日前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方案在国内首次提出要逐步放宽广州、深圳市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同时规定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车限购规定。

  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从分布情况看,全国有6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

  一方面,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而且还有巨大增长空间。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9.3辆,远低于城镇居民37.5辆的水平。一旦中国农村也进入到汽车社会,汽车市场仍是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由此也给交通运输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还是日常出行,都面临巨大挑战。

  在这个情况下,不少城市以“禁”为主基调出台了相关的公共政策,希望抑制住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减缓交通压力。这些政策的形式不一,但客观上都影响到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加大了社会成员的出行成本。应当说,广东此次政策是一个积极的探索,不仅是为了刺激汽车消费,更多是意味着改变过去以“禁”为主的政策思路。

  如何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考量,更需要在思路层面考量。政策逐步放开供给,需要一系列的相关管理举措跟上,包括城市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是“疏”的关键。

  其实,不少城市正在探索,比如打造智慧城市,引入城市大脑,可以实时动态地把握交通情况。有研究表明,如果在更大范围利用大数据管理的智慧交通系统,预计平均为用户的每次出行节省10%时间。在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可以实现“车多不堵”的效果。

  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进程中势必面临各类挑战和问题。这就对公共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公共政策,不仅要求其能够解决其针对的主要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借此希望各地政府推出更多的“以疏代限、以疏代禁”的好政策。

关键词阅读:公共政策 汽车保有量 汽车消费 改革发展 汽车社会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