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国有资产账本越清楚 监管越到位

  “只有全面摸清楚国有资产的‘家底’,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定评估出价值,才能够在改革以及监管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避免流失、受损问题。”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报告国有资产的“明白账”是人大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的前提和基础。

  从对财政账本进行监督、审查,到对国有资产账本进行监督、审查,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已经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如果对财政和国资两本账本管好、用活、理清,不仅能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国有资产作为全民资产,已经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企业、金融、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资产,规模都相当大,分布也十分广,表现形态也各有不同。因此,更需要通过加强监督和审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家底”清楚、账本清楚、账实相符。也只有摸清“家底”,让国有资产的账本清楚明白,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才能到位,才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事实上,虽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并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与办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组织了多次国有资产调查清理工作。但从总体上讲,国有资产的“家底”并没有完全摸清楚,透过国有资产账本,很难十分清晰地了解国有资产的分布情况、运行情况、使用情况、效益情况,虚报、漏报、瞒报国有资产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存在。尤其是账实相符问题,更是国有资产监管中最难把握、最难有效判断的问题。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也很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国有资产理清“家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家底”不清,改革的方案就会存在缺陷,就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盈利状况,就有可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全面摸清楚国有资产的“家底”,根据相关制度与规定评估出价值,才能够在改革以及监管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避免流失、受损问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才能依据实际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与办法,人大才能通过政府提供的国有资产账本,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近年来,舆论和公众对财政工作的意见越来越少,特别是年底突击花钱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不再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原因就在于,财政的账本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清晰,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社会公众,都能透过这些账本,了解财政资金的去向、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

  相比之下,外界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批评声就相对多一些,特别是针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任何有影响的企业改革,首先引发的就是会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为什么把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等讨论。产生一些质疑的原因就在于,国有资产账本不清楚、不透明,舆论和公众无法清楚这一项项改革、一次次资产转让,是否会损害到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因此,人大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审查,要求政府提供的账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十分重要且紧迫。否则,就很难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也很难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也一定要履行好职责,把账本做清做实,真正做到账实相符、没有水分。

关键词阅读:国有资产监管 账本 国有资产管理 资产转让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