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居民消费将成为未来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摘要
未来短期政策调整与长期改革开放将形成对冲,对国内经济形势保持谨慎乐观,尤其在政策层面,通过减税降费,消费正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2018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十分不平凡,这是很多人眼中艰难的一年。全球经济局势景气不足,国际局势扑朔迷离,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全球去杠杆进程如火如荼、贸易谈判徘徊不前…

  2019已经到来,很多2018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并未解决。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新的一年?如何在扑朔迷离的经济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和方向?金融界特邀10大经济学家与您一起探路2019,问道未来!

 

本期嘉宾:潘向东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当前处在筑底阶段 对形势保持谨慎乐观

  金融界:根据4月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工业、消费、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您认为,哪些原因导致宏观经济走弱?综合政策与市场基本面,当前存在哪些利好经济发展的因素?

  潘向东:随着一季度季节性等影响因素褪去,4月工业、投资、消费等数据均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说明经济在筑底阶段,个别月份数据会有反复,不必对单月数据波动过度解读,随着4月数据回归常态,经济既不会很快强复苏,也不会快速回落;同时近期贸易风云又起,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影响不宜高估,长期影响不宜低估。贸易摩擦重在应对,未来短期政策调整与长期改革开放将形成对冲,对国内经济形势保持谨慎乐观,尤其在政策层面,通过减税降费,消费正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对标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日本80年代消费水平,我国消费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等商品性消费支出占比将会大幅下降,医疗保健、文娱、金融、保险等服务性、可选消费支出将会大幅上升,未来消费将会随着互联网、城镇化步伐加快、居民收入水平和老龄化水平提高,服务型消费和可选消费等个性化、多元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成为经济发展中积极变量。

猪周期启动+增值税减税+核心通胀温和 通胀中枢水平将上移

  金融界:目前消费者普遍反映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涨幅超出预期。您对物价水平的预期是什么,未来CPI是否会持续走高?

  潘向东:由于2018年秋季北方水果欠收,2019年存量不足,4月鲜果价格环比2.6%,超出季节性,叠加猪瘟的影响,猪肉和鲜果价格推升了CPI增速涨幅,未来随着气温回升天气好转,鲜菜和水果供给充足,CPI受水果等因素影响将会弱化,但是此轮猪瘟导致的猪周期不同于前两轮,根据22省市猪肉价格同比增速、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增速,猪肉的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对CPI的贡献往往强于市场预期,在猪周期启动的背景下,CPI增速未来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叠加增值税减税效应,“猪周期启动+增值税减税+核心通胀温和”背景下CPI增速虽然短期涨幅不会很高,但是未来的通胀中枢水平将会上移,更多是结构性通胀,预计年底的CPI增速可能会突破3%。

结构性去杠杆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 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金融界:数据显示,4 月信贷、社融增速有所下降。上周央行发布的《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有何见解?

  潘向东:随着4月信贷、社融增速回落,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既表达了贸易摩擦与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加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的担忧;同时强调了国内通胀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增强,但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既有周期性的,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因此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上将会继续保持定力、增强耐力,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运用好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但是大幅降准的可能性下降,未来货币政策或将更加中性,实现结构性去杠杆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平衡。

央行政策工具充足 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金融界: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利冲击。您怎样看待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势?政策应如何发力,以稳定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潘向东:近期受贸易摩擦加剧,市场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承压,尤其是离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带动下,在岸市场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随着央行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等因素,说明我国央行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工具充足,年内人民币汇率将会在6.8%-7%的均衡汇率水平上下波动,未来如果人民币汇率将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保持汇率弹性前提下,央行依然可以采取逆周期调节因子、在离岸市场发行央票以及加强跨境资金违规管理等方式,以稳定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因此,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将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和基本稳定。

楼市调控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降低房价波动的市场冲击

  金融界:您曾在研报中指出,一季度居民杠杆率升至 54.3%,主要受到楼市上涨的影响。居民杠杆率攀升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是否有助于减少房地产泡沫、稳定购房者情绪?

  潘向东:居民杠杆率攀升最大的负面冲击将会降低消费,甚至不排除部分居民过度加杠杆提前透支未来的收入,进而出现违约风险。因此近期住建委等联合多部分加强了楼市调控,一方面坚持住房不炒的理念,通过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控制楼市泡沫和居民加杠杆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供给,例如增加公租房、人才房,从供给端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从供给端解决购房者的恐慌情绪,降低房价波动给市场带来的冲击。

利率并轨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居民储蓄

  金融界:您曾提到,存贷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并轨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临门一脚”。我国当前尚未实现利率并轨的原因有哪些?利率并轨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有哪些积极影响?

  潘向东:利率并轨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存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并轨,还包括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以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所以导致尚未实现利率并轨的重要原因是,我国需要完善利率并轨的配套措施,尤其是监管部门要逐步实现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同时利率并轨也是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美英日韩以及印度等国家经验,利率并轨之后,多数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实际利率上行等问题,为了减轻利率并轨带来的冲击,我国需要完善利率并轨的配套措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否则反而会引发类似美国和日本的储贷危机和中小银行倒闭潮等问题。

  利率并轨真正实现以后,对不同金融市场主体影响不同:一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分化,资产端拥有更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对高收益资产的商业银行将在并轨中受益,负债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将面临较大考验。二是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将会受到青睐。利率并轨之后,商业银行息差缩窄,将会主动增加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比重,降低对国企和地方政府贷款比重,也会通过利率风险曲线考察企业长期贷款风险,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贷款利率水平较高,将会受到商业银行青睐。三是对于居民而言,部分理财资金将会重回存款。由于存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的利差收窄,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新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已经打破刚兑,未来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存款搬家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居民金融脱媒的积极性下降,将会将部分理财资金重回商业银行存款。

关键词阅读:消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