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中小银行股权缘何不再是“香饽饽”?

摘要
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难有利有弊,但作为中小银行要提高自己股权被拍卖的追棒热度,让股权重新成为全社会喜欢的“宝贝”,还得从两方面努力。

  据披露,最近包括上市银行中原银行、准上市银行苏州银行在内的大批银行,其股权正被低价批量拍卖。

  2019年开年至今,共有1170次银行股权被拍卖。这些股权绝大部分是各地区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的股权,尤其以农商行为主。出人意料的是,这些股权被拍卖时大多无人问津,其中流拍场次高达626次,流拍率为60%(5月14日《时代周报》)。

  银行股权出现流拍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之外。曾经银行股权被视为各类金融资产中的“宝贵资产”,是十足的“紧俏货”,被社会各种资金追棒,有些小股东缺乏资金时私底下就可高价转让;

  尤其银行股权成为民间资本最热衷的投资“领地”,因为很多民营资本在当下实体企业不景气的背景下,都想投身金融领域,拥有银行股权就意味着可分享银行改革发展红利的“一杯羹”。

  然而,今日银行股权拍卖真的今非昔比,流拍率高,重复拍卖率高,很多时候银行股权拍卖场面更是门可雀罗,使银行股权由“凤凰变成了乌鸡”,让人倍感诧异。

  那么,银行股权拍卖缘何会成为“烫手山芋”? 据分析,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与银行自身经营存在很大的关系,中小银行在当前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银行经营都处于下行通道,中小银行经营更是步履维艰,不良信贷资产大幅反弹,盈利能力下降, 这让广大民间资本、

  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银行股权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他们觉得银行股权不再是只赚不赔、只有安全没有风险的优质资产了;

  尤其是银行破产可能性存在之后,中小银行由于内控能力和信贷风险管控水平普遍比不上大银行,经营风险也正在累积,未来中小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少数中小银行甚至还有破产倒闭的可能。

  于是出于资产安全考虑,很多社会资本对中小银行股权投资的热度大减。其次,不少民营企业及个人投资者热衷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其他新兴金融业态,

  投资新兴金融业态的利率回报率往往都比中小银行机构高,他们也觉得新兴金融业态比传统中小更有发展前途,无形中冷落了中小银行的股权。

  而且,个人金融投资渠道也日渐拓宽,除了银行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之外,还有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中央政府的国债、企业债券,资本市场的股票等等,也都让很多资金无暇顾及中小银行的股权。

  再次,中小银行股权数额过大,在一定程度束缚了民间个人投资者的欲望,使不少投资者望银行股权而却步。因为中小银行股权往往都是整体打包,数额较大,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让很多个人投资者望银行股权兴叹。

  那么,出现股权拍卖率低、流产率高,到底是喜还是忧?对于银行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了,因为股权拍卖难,至少对银行整个经营声誉产生不利影响, 会让全社会对中小银行未来经营前途产生种种担忧,甚至动摇对中小银行的信心,这对未来中小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使中小银行在未来经营竞争陷入更加不利地位。

  当然,这种局面也带来一定好处,就是全社会资金不再向中小银行集中,可避免金融风险过度向中小银行集中,也会促使中小银行收缩资产负债规模,由过去追求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增长的经营战略转型,使中小银行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化和理性化。

  同时,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金的流动性,让资金流向社会最需要的领域,也为促进金融市场活跃及金融资源流向政府允许的产业领域创造有利条件。

  虽然,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难有利有弊,但作为中小银行要提高自己股权被拍卖的追棒热度,让股权重新成为全社会喜欢的“宝贝”,还得从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中小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使银行信贷资产及各类中间业务保持高质量增长,将不良贷款控制在较低水平,将盈利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给中小投资者更多、更高的回报,这样才会减少股权市场拍卖率,提高中小银行股权的社会声誉度。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机构要主动作为,当一些中小股东因债务纠纷或资金困难时,建立及时信息对接平台,尽力给中小股东提供信贷支持以缓解资金困难,或敦促中小股东之间进行私下协商转让,或通过公正机构的磋商转让,减少股权向拍卖市场流入的数量。

  即便流入了拍卖市场,也可积极与拍卖公司联系协商,将股权进行适当拆分,降低参与者购买的门槛,尽量让中小个人投资者有能力参与股权购买,减少银行股权拍卖的流拍率。

关键词阅读:银行 股权拍卖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