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对中国经济前景谨慎乐观 跨境投资热情不减

摘要
德勤中国《亚太企业投资信心晴雨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持续发酵,“逆全球化”的隐忧加大,使得参与调查的亚太企业家们对于2019年全球经济显示出担忧。

  走出去智库观察

  德勤中国《亚太企业投资信心晴雨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持续发酵,“逆全球化”的隐忧加大,使得参与调查的亚太企业家们对于2019年全球经济显示出担忧。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该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对全球经济保持的谨慎乐观态度,企业家对于跨境投资热情不减。有73%的参与调查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年有跨境投资规划,有超过九成的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年将对中国增加投资。对于跨境投资的优先目的地,亚太地区(79.7%)、北美(44.9%)和欧洲(43.5%)位于前三名。

  报告特别指出,当被问到“企业跨境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时,企业家们则选择了海外法律法规风险(76.8%)。目前,走出去智库(CGGT)主导研发的中国首个线上线下跨境双语AI智能合同服务云平台——合通机器人,提供在线合同定制、合同审查功能,并在全球多达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领先的东道国法律专家资源,为中国企业和律师在出境交易、境内交易、入境交易提供一站式智能合同解决方案,从而降低跨境投资的法律风险。

  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德勤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关注跨境投资机遇的读者参阅。

  要点

  1、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超过六成的企业在过去三年中进行过跨境投资。接近四分之三的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年有跨境投资规划。

  2、企业家们认为未来一年企业跨境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产业升级(69.6%),技术创新(66.7%)和“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合作(55.1%)。

  3、企业家对于中国经济前景谨慎乐观。超过60%的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未来一年的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超过半数的企业家对中美贸易摩擦未来演变趋势持乐观态度。企业家们认为技术创新会带动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寄希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消费市场的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正

  2019年1月,德勤中国受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委托对论坛会员进行了“亚太企业投资信心晴雨表”调查。过半数论坛会员参加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现阶段诸多事件为2019年的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但大部分企业家还是对未来的发展表示乐观,对亚洲国家充满了信心,对未来的投资热情不减。

  全球和亚太经济:隐忧与希望同在

  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持续发酵,“逆全球化”隐忧加大。这让参与调查的亚太企业家们对于2019年的全球经济显示出了担忧。但随着新的经济增长动能逐渐发挥作用,企业家们对未来2~3年的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到“与2018年相比,2019年全球GDP将发生何种变化”时,高达36.8%的企业家们选择了下降。这说明在企业家中间,出现了对201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但有接近一半的企业家对未来三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表示出了相对乐观。亚太地区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 的稳定增长,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长。亚太各国也将积极挖掘各自潜力,展开合作,维持亚太地区经济稳定。得益于新的增长动力,亚太地区有能力稳定经济增长态势,并助全球经济在未来转向好的轨道。当被问到亚太经济增长的动力的主要来源时,技术创新、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位列前三名。

  技术创新: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历史证明,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了全球的经济发展。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改变全球生产、贸易和信息流通的方式,促进全球共同繁荣。世界各主要国家已经在科技领域展开了竞争,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如美国推出一系列战略以巩固其在相关领域的科技优势地位;英国也发布了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技术发展规划;日本则推出了《综合创新战略》。德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对未来5-10年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

  更加开放的政策:“逆全球化”内的“顺流”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很多人担心“逆全球化”成为主流。尽管多边的自由贸易氛围被破坏,但有更多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被调整和落实。各国政府依然向往贸易自由,厌恶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用USMCA1取代NAFTA2,并与欧盟展开关税谈判;日本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都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随着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发展,各国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区域及双边贸易协定的进展是全球各国对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调整后,发起的新一轮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前奏。

  企业家们对于亚太经济的风险因素也给出了自己的选择和意见。他们认为,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将是威胁亚太经济在未来一年增长的最重要风险。如果全球化秩序得到再平衡,这一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

  消费模式转变:新的商业机会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全球网络零售交易额在2017年达到了2.3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交易额的10%3;全球气候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购物观念,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消费;社交网络的发展,丰富了消费反馈和沟通渠道,使消费者能够与全球买家交流,买到自己中意的商品。受到消费模式转变的影响,企业也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着变革。几乎每隔几周,企业家们就会发现一些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热点。更环保、更精致、更健康的产品将成为制造和流通的主流。

  跨境投资:热情不减

  企业家对于全球经济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此他们对于跨境投资的热情不减。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超过六成的企业在过去三年中进行过跨境投资。接近四分之三的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年有跨境投资规划。在各位企业家眼中,目前跨境投资的环境基本与去年持平,但也有三成的企业家认为投资环境正在变差。

  对于未来跨境投资的优先目的地,企业家们从地理位置、政治安全以及经济体量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选出的排名依次是亚太(79.7%),北美(44.9%)和欧洲(43.5%)。大多数企业家表示在未来一年将增加对中国投资,这反映出亚太企业家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投资机会:深度与广度的延伸

  企业家们对于跨境投资的机会和挑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未来一年企业跨境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产业升级(69.6%),技术创新(66.7%)和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合作(55.1%),这能看出他们在跨境投资领域上深度和广度的延伸。

  产业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一方面是经济总量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各个产业内部的升级,这里的升级可以包括产品自身、生产技术、产业链等。这两方面都会成为企业跨境投资的重要机会。相较于其他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共同议题,智能制造、工业4.0将成为又一个经济的增长点,也是企业投资的一个重大机会。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与制造的深度融合,不仅会改变制造业,更会进一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带一路”规划涵盖了全球约17%的经济总量,辐射亚洲和中东欧地区近70个国家,具有无限的投资潜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差距较大,各国对于投资的接受程度和适用范围存在差异。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企业可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国家,企业可优先投资制造 业;对于工业化后期的国家,可考虑进行服务业、金融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风险与挑战:成本、法律法规是重中之重

  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机会,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对于“未来一年,企业跨境投资的风险主要来源”这个问题,企业家们依次选择了“保护主义政 策”(87%),“劳动力成本”(47.8%)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利”(33.3%)。当被问到“企业跨境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时,企业家们则选择了海外法律法规风 险(76.8%),融资渠道不畅/成本上升(47.8%)和跨境投资人才缺乏。从企业家们的选择来看,他们最担心的是成本与法律法规。

  成本问题可以划分为劳动力成本与融资成本,调查结果说明这两项成本最近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如何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最佳途径。跨境融资成本主要涉及货币转换成本、锁汇成本、税费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等问题,及时关注各国央行的政策动向、咨询专业机构以及熟练了解国外融资程序是企业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的最佳途径。对于很多进行跨境融资的企业来说,跨境投资过程中对东道国法律法规的模糊认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企业选择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来规避风险。技术的发展和近年来知识产权诉讼的增加,让很多被调查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表示了关注,说明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企业也要学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提前进行海外专利布局,减少专利诉讼,提高自己在专利战中的谈判能力。

  中国经济:更开放的未来

  企业家对于中国经济前景谨慎乐观。超过60%的企业家对中国经济未来一年的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超过半数的企业家对中美贸易摩擦未来演变趋势持乐观态度。企业家们认为技术创新会带动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寄希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消费市场的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企业营商环境: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

  企业家们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十分认可,认为营商环境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中国政府在市场准入、减税降费等多个方面都在为企业提供着更大的便利。在2018年12月正式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中,将一些具体原则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范和缩减了清单事项,将之前试点的328项禁止和许可类事项减少为151项。各类所有制企业将被一视同仁,在所有领域平等进入、公平竞争。2018年中国政府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1.3万亿元,未来将在营改增、优化政务处理等方面进一步为企业减税降费。

  消费升级:中国将成为进口大市场

  2018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9%,最终消费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6.2%4。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的潜力逐渐释放。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也在变化,不仅要求高质量的商品,也要求有故事、有内涵的商品。网络的便捷让世界各地层出不穷的商品吸引着中国消费者的眼球,中国对全球优质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

  风险:积极应对,化险为夷

  尽管企业家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展望做出了相对乐观的选择,但也对一些风险因素表示了担忧。当被问到“您认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将主要来自何处”时,企业家们的优先选择依次是贸易摩擦升级(71%)、债务风险(58%)和资本市场波动(47.8%)。

  随着中美贸易磋商释放的积极信号,贸易摩擦升级风险逐渐淡化。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出更高水平的开放和贸易措施,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稳步扩大金融、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和专业服务领域的开放,化解货物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2018年一季度后,中国债务杠杆出现略微上扬态势,另外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让企业家们对债务风险表示担忧。但现阶段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7%,低于欧盟警戒线(60%),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不变,去杠杆将持续。

  总结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大部分企业家们对于全球经济、亚太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保持了谨慎乐观的态度。新的全球化环境将促进亚太各国展开更加包容的合作;技术革新是全球经济的增长动能;消费升级将为企业在亚太市场和全球市场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们对于未来1~3年的跨境投资热情不减。他们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合作机会。对于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成本上升风险与法律法规的挑战,我们建议企业家们应该未雨绸缪,提早防范和规避风险。

关键词阅读:中国经济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