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科创板几十万字的回复答卷就能问出真实透明公司

摘要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吸引了很多公司前来挂牌上市,短短时间吸引了100家企业拟融资983.9亿元左右。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吸引了很多公司前来挂牌上市,短短时间吸引了100家企业拟融资983.9亿元左右,其中不少企业从港股回归、从新三板而来、从主板离场而来、也有被否决上市再度IPO,有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之所以吸引大量公司前来IPO,市场对注册制存在一定的误解,那就是简单的登记一下即可上市。

  实际上,科创板虽然实行注册制,但注册制并不是登记一下即可上市,从美国注册制注册过程来看,也是十分严格的,从打造透明公司和信披质量看,要比A股的审核制还要严格一些,只不过是淡化了财务指标而已,同样的上海交易所的科创板注册过程也是很严格的,虽然增加了包容性,但是要让一个明明白白的公司呈现在投资者的眼前,让投资者有一个准确的定价基础。

  可是部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也不是十分的尽责,总是希望美化粉饰自己,一方面是更容易获得注册发行机会,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融资,也就是获得更高的估值,实现利益最大化;三是受制于证券法限制,少部分人对美化财务数据和淡化市场风险是轻车熟路,有惯性思维,所以招股书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披露不够充分。二是企业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清晰。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风险揭示不够到位。可谓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很多关键的内容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了有点如坠云雾之中的感觉。

  为了打造透明真实的上市公司,上交所不仅提出招股书的问题,要求整改,还需要对科创板进行问询,截止目前共有81家受理企业的状态显示为“已问询”,5月6日晚间,上交所就对十家公司发出485个问题,最多的有64个问题,最近有37家公司已交出答卷,或许是笔者水平有限,发现交出答卷的公司可谓是洋洋洒洒,有的公司答卷几十万字,仅仅看完都不容易,何况少数回答不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内容颇为难懂,需要很仔细的看看和思考好像才明白,是不是准确还是未知数。

  负责注册制审核的人员,虽然是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但不是行业的专业,隔行如隔山的情形总会多多少少的存在,面对几十万字的回复答卷,加上言辞有点晦涩难懂,看完可能也不容易,何况还要辨析真实性几何,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多许多,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还实在难为了他们。尤其是科技含量,就是行业内的专家,有的时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何况不是行业的专家,如何准确的判断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和行业地位。如果注册任何人员没有搞清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实性几何,就会陷入一轮又一轮的问询答复,等于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财力,还大大延长了注册审核的时间,也会延误企业的IPO进程,是得不偿失的。

  这样繁杂的问询答复,不仅大家都累,可能还是很难问出一个透明真实的公司出来。

  负责审核注册的都是业内精英阶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都存在短时间内难以判断真实性的窘境,何况一般投资者,专业水平远逊于审核注册人员,又该如何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从而给出合理的定价。

  因此美国注册审核人员是聘请了较多的行业技术专家来把关技术问题,同时要求招股书和回复问题要采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另外尽量的采用表格,让审核人员一看就是一目了然,减少审核人员的阅读时间,也便于审核人员的准确判断,也便于投资者阅读,能够准确判断公司内在价值,做出准确的定价。

  所以为了防范某些公司利用过多专业词汇,撰写一般人难以看懂的招股书,浪费审核人员的时间,也让投资者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笔者建议上交所可以要求发行人的招股书使用通俗的语言,不要过度使用专业词汇,方便大家阅读,另外采用更多的表格进行对比,减少招股书和回复的字数,不要动辄就是几十万字,让读者看的更加明白。

关键词阅读:科创板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