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智库:没有朋友圈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摘要
社交网络让人又爱又恨。本篇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户高估了他们对Facebook的看重程度,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也不情愿完全远离。

  导言

  4月16日凌晨,一场大火烧毁了巴黎圣母院的塔楼尖顶,也燃遍了朋友圈,有网友戏称:“爱巴黎圣母院是假的,想发条朋友圈是真的。”微信朋友圈到底是有怎样的魔力?当下,微信已成为全民级移动通讯工具,它跨越了城乡界限,覆盖各年龄层段,每天平均有超过7.5亿微信用户阅读朋友圈的发帖。人们对社交网络依赖度日益增加,难以想象没有朋友圈的世界会怎么样。

  Facebook之于外国人大概相当于朋友圈之于国人。纽约大学、NBER的Hunt Allcott、斯坦福大学的Luca Braghieri、Sarah Eichmeyer和Matthew Gentzkow的工作论文《社交媒体的福利效应》(The Welfare Effects ofSocial Media)用实验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人们注销Facebook四个星期后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注销Facebook的人,这些注销了的少了了解新闻动态的一个渠道,因此知道的事儿也少了,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观点也变得没那么极端。总体而言,注销Facebook增加了幸福感,减少了抑郁和焦虑。

  研究背景

  社交媒体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acebook年报显示,普通用户每天在Facebook及其姊妹平台Instagram及Messenger上花费近一个小时,可以说社交媒体是继电视后最为彻底重塑人们获取信息和消遣时间方式的技术了。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甚至是政策制定机构,都对社交媒体的福利影响甚是关注。Myers(2000),Reis、Collins和Berscheid(2000),Chopik(2017)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大大降低了与他人联系、沟通和共享信息的成本,鉴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基石,社交网络的出现将极大增加个人福利;Howard等(2011)学者甚至提出社交网络还可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利益,比如鼓励、加大社会群众的政治参与度。

  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存在着一系列负面影响。个人层面上来看,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使用社交媒体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在智能手机普及及社交媒体使用扩大的同一时期,自杀和抑郁等心理现象也急剧上升。Alter和Newport(2019)的研究表明,数字媒体设备和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有害,且具有成瘾性。而社会层面上来看,社交媒体存在政治负外部性,加剧了政治两极化;此外,社交媒体也是虚假新闻的主要传播渠道,甚至会影响美国大选结果。

  实验设计

  本篇论文评估了2018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后Facebook对用户福利的影响。作者通过Facebook展示广告招募了2743名用户作为志愿者,评估其在选举期间注销Facebook账户4周的意愿接受度(WTA,即注销4周可获得的奖励金额),并随机将61% WTA低于102美元的志愿者分到实验组,其余作为控制组。作者通过定期检查志愿者的公开资料页面来确保他们远离Facebook这个社交网络,并通过短信、调查、电子邮件以及Facebook和Twitter进行追访,研究这些被投掷到数码荒岛上的人的变化。只有不到2%的志愿者未能完成最终调查,而且实验组注销Facebook的遵守率超过了90%。

  作者评估了Facebook替代其他线上、线下活动的程度,尤其考察了Facebook对于浏览新闻及面对面社交的挤出效应;通过新闻知识、错误信息意识、政治参与和政治两极分化度几个指标研究了社会层面上Facebook的政治外部性;通过调查及短信方式获取的主观幸福感指标测度了个体层面上Facebook的影响。此外,作者还通过观察实验后Facebook的使用和WTA变化情况分析了成瘾、学习和投射偏差等因素可能导致的次优消费选择的程度。

  研究结果

  1. 替代与挤出效应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替代并挤出了面对面社交,也因此加剧了用户的孤独感和沮丧感。研究表明,注销Facebook的实验组志愿者平均每天多出了一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他们不会把这个自由时间重新花在其他的网站或者社交网络平台上,而是选择看电视、以及陪伴家人和朋友。与此同时,实验组志愿者通过其他线上、线下渠道了解新闻的习惯并没有改变,因此总体来讲花在看新闻上的时间少了15%。

  2. 政治外部性

  作者着眼于新闻知识、政治参与度及政治两极分化度,研究了Facebook的政治外部性。研究结果表明,注销Facebook极大减少了用户的新闻知识和对政治的关注程度。实验组的志愿者不太能够说出最近关注的政治新闻,也不太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近期新闻事件的问题,他们的整体新闻知识指数下降了0.19个标准差。

  作者用中期选举中的选民投票率以及点击电子邮件链接来支持政治事件的可能性来测度志愿者的政治参与度,发现注销Facebook影响较小。整体来看,政治两极化总体指数下降了0.16个标准差,但不够显著。

  3. 主观幸福感

  研究结果表明,注销Facebook提升了志愿者的幸福感,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程度,降低了自我感知的抑郁与焦虑。总体来看,主观幸福感指数上升了0.09个标准差,这是包括自主治疗、团体训练和个体治疗在内心理干预治疗效果的25-40%。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Facebook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活跃用户与非活跃用户存在显著差别,活跃用户经常与亲友互动、评论照片与动态,而不是简单刷动态,这种情况下Facebook可能反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4. 实验结束后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志愿者花在Facebook上的时间减少了11分钟(22%),甚至有5%的志愿者实验结束9周后还没有登录。总体来看,实验后Facebook使用指数降低了0.61个标准差,志愿者表示会减少Facebook使用次数、卸载手机APP,更理智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此外,志愿者在经历一个月的注销期后,WTA金额也降低了13%,换句话说,用户高估了他们对Facebook的看重程度,经过了一个月的戒断之后,这样的错觉被纠正了。

  可以说,注销Facebook让人们更清晰认识到社交网络对他们生活的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实验组80%的志愿者表示,这4周的强制戒断对他们有好处,但他们也怀念刷新闻、刷朋友动态的日子,也就是说大多人也不情愿放弃社交网络。

  结语

  社交网络让人又爱又恨。本篇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户高估了他们对Facebook的看重程度,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也不情愿完全远离。这种不情愿似乎表明了Facebook、微信朋友圈类社交网络的巨大价值,尽管可能带来各种问题,但其消失的话,这些巨大的价值也大概会随之消失。

  然而这个 “巨大价值”尚不明朗。腾讯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号数已达10.98亿,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社区。某种意义上说,关闭朋友圈,离开的就是这个拥有近11亿人的巨大平台;但也可能,如果这个平台压根没存在过,世界会是个更好的地方。

  朋友圈的兴盛要归功于规模效益。越多的人使用朋友圈,就能产生越多的联系,也就能为每个用户带来越多的价值,这就是社交网络的力量。就算微信关掉了朋友圈,其他类似的平台也会填补空缺。但朋友圈时代也可能只是一个独特而短暂的历史产物。如果是这样的话,将有可能产生一个更阳光的社交生态系统——前提是现有用户愿意寻求更好的产品。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蒙格斯报告

关键词阅读:经济学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