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荣:院士称号应更多授予科学家而不是企业家

摘要
董事长的作用通常是表现在给科研项目的立项、资金筹措、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和分工等方面全过程的支持和决策。而对科研成果起真正实质作用的,是项目的技术团队,特别是主导项目的总工程师或者首席科学家。显然,院士称号更应该名正言顺授予这样的工程师或科学家。

  4月30日,我国2019年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新鲜出炉,一些知名大公司老总(企业家)赫然在列。今年,企业类别的人选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是适当增加了新产业、新经济中民营企业部分的人选,过去清一色的国企属性有所改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毕竟,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民营经济在这个产业中,已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存在。

  巧合的是,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两年前曾落选我国中科院院士的女科学家颜宁,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两个事件交集在一起,最终引发了人们刷屏式的热议。

  人们纷纷围绕百度的竞价广告、利益优先的搜索引擎,搬出了 “魏则西事件” ,暴光了百度最近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中丑闻,等等,对这次院士候选人、百度老总李彦宏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手握全球唯一 “超链分析” 技术专利的李彦宏以及掌握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百度,都成了“黑心赚钱”的代名词。

  人们这次大骂李彦宏、大骂百度,一方面是对百度搜索引擎“私利优先、罔顾公益”的声讨,而另一方面,更是在“借题发挥”对我国现有院士遴选机制、生态和现实不满的情绪渲泄!

  被世界公认为 “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隆平,多次落选中科院院士却高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因研发出 "青蒿素" 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却无法踏入院士的门槛;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在获得美国双料院士之前,也曾有着落选中科院院士的遭遇;攻克了全球科学家50年来无法攻克的生物学难题,屡获国内外大奖,刚刚当选为美国外籍院士称号的女科学家颜宁,也是在2017年中科院院士的落选者……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院士,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样的院士?我们还要问,之前已经入选院士的国企老总(企业家)们,是不是学术水平和成果,都比这些落选的科学家强?

  不可否认,一线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祖国财富的源泉,尤其是身处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他们强即国家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科技的驱动。但,这并不能成为授予企业家院士称号的理由。这是因为,在一个企业中,一个重大技术的突破或一个新技术的诞生,直接就是这个企业中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尽管这一技术的知识产权归属于企业,但荣誉仍应归属于科研人员。

  企业中科研成果的诞生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董事长(企业家)有没有起了重要作用?有!当然有!但是,董事长的作用通常是表现在给这个科研项目的立项、资金筹措、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和分工等等方面全过程的支持和决策。而对科研成果起真正实质作用的,是这个项目的技术团队,特别是主导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或者首席科学家。显然,院士称号更应该名正言顺授予这样的工程师或科学家。而董事长冒着项目研发不成功、资金损失的风险进行投资,并将取得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国家和政府授予他 的称号应该是 “劳动模范”、 “五.一劳动奖章” ,而不是“院士”。

  院士称号是稀缺的,不应该授予的人授予了,那么应该授予的人就必然少了,或者是没了。还有,现在当上院士,就意味着成为以后新院士的推荐评选人,对往后的院士评选握有重要的一票。院士的推荐评选,需要评选者有一种非常严谨的思维和态度。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因为他严谨。而企业家,在经历“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劲头有余而严谨不足。在院士队伍里头,不严谨的成分多了,势必影响到院士遴选的生态。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在我们面临美国强力打压的当下,中华民族不进则退。我们一路走来已错过了不少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现在,不能一错再错了,错不起了!

关键词阅读:院士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