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收入下行反而迎来消费升级——行业机会何在

摘要
那么,为何在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消费升级趋势依然不改呢?推动消费升级的有四大动力,这也将给今年的大消费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去年三季度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抱怨消费降级,当时的消费数据确实在下行,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增速下行更为明显。2018年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八大名白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西凤酒、古井贡酒、董酒)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峰值均出现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之后则出现了回落。

  此外,豪华车的销量增速也同样出现明显回落,如2017年豪华车销量整体增长17%,高于2016年。2018年前三季销量增长为10%,之后降至个位数。但这只是反映了消费升级的速度在放缓,并不等于消费降级。

  实际上,反映消费升级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该指数持续下行,到2018年已经降至28.4%,比2017年下降了近一个百分点。

  因此,当我在2018年8月份写了一篇《大家是否误判了:房租、滞涨与消费降级》后,引来很大争议。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应该还是认同了消费升级这一大趋势。

  那么,为何在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消费升级趋势依然不改呢?我认为,推动消费升级的有四大动力,这也将给今年的大消费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推动消费升级的四大动力:

  一、中国经济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从人均GDP水平看,中国处于人均8000-10000美元这一消费升级阶段,而且,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依然保持8%以上的增速;例如,高端香烟的销售占比在持续上升,不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豪华乘用车的销量依然保持正增长,与普通乘用车的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从居民收入结构看分组,2018年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8.8%,高收入组对应2.8亿人口,人口规模接近美国,成为我国高端消费的主力,故高端消费市场的容量仍有很大扩张空间。

  二、消费主力的年龄结构变化有利于消费升级,过去消费主力是60-70后,如今已经是80-90后成为消费主力,60-70后的居民投资意愿比较强,储蓄率比较高,消费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80-90后的人消费意愿比较强,负债率比较高,即更愿意负债消费,且消费注重品牌和个性满足。

  近年来,居民房贷余额增速回落,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预计消费贷的规模增速仍将高增长,有利于消费及促进消费升级。

  三、 财产性收入或预期收入增长促进消费升级;过去两年,国内部分三四五线城市出现房价大幅上涨,这些城市的消费增速明显上升。总体而言,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在全国消费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相应地,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占比在下降。于是,出现消费下沉现象,即三四五线城市出现消费升级。

  年初至今,股市出现大幅上涨,一二线房价有回暖现象,表明居民对财产性收入增长预期提高,有利于消费。有一个例证是今年前三月,澳门博彩业毛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是否与A股逆相关?例如,2015年出现股市牛市的时候,博彩业也非常清淡,毛收入出现持续负增长,直到2016年才开始回暖。

  四、三月份经济数据或超预期,四月份以后减税降费效果将逐步体现出来,可带动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大部分人都预测今年下半年经济或许会回暖,但事实上,从PMI数据看,3月份达到50.5,财新制造业PMI为50.8,四个月来首次处于扩张区间,服务业PMI则达到54.4,前值为51.1,大幅上升。4月份以后,减税降费的效应将逐渐体现出来,有利于投资和消费的回升。

  此外,诸多事实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子将迈得更大,这将有利于中美贸易磋商早日达成协议,后续若关税的降低,则有利于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

  我上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感受到我国加大加快改革开放力度和速度的氛围。听了总理的主旨演讲,对今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开放力度更加有了信心。如他在回答外商提问时说,中国政府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大幅缩短药品审批推向市场的时间,尽快让患者受益。

  总之,今年无论是经济走势还是改革开放的力度,都有可能超预期,即从去年7月末提出六个稳之后,政策实际上就开始转向和发力了,但效果显现是滞后的,正因为如此,对于力度如何把握也成为比较困难的事。如今看来,效果正在不断显现,且今后随着减税降费的落实,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这对于稳消费及推进消费升级都是有利的,并且可以让大消费板块受益。

  那么,大消费下的各大行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会有哪些机会呢?中泰证券研究所相关行业分析师在4月3日晚上的电话会议上作出了如下回答。

  01 医药行业观点

  江琦

  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医药板块中的消费升级。有三部分:第一,创新药,因为创新药领域里面,2018年是中国真正开始创新药的兑现。国内企业创新药的投入是从08、09年开始,十年时间进入了持续出成果的时代。大家看到去年最火的是PD-1,PD-1带领肿瘤治疗进入新时代。

  未来对于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免疫性疾病会不断地有新药的投入开发成功,从19年开始我们会看到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药,新药的产出会增加。所以这是医药消费升级的第一大方向。

  第二大方向是服务领域,从治疗手段的增加,包括更加先进的放化疗手段,包括更加直接的领域像眼科领域里面的白内障手术的升级,从以前最早的准分子手术到现在飞秒激光手术。牙科领域里面从原来的单牙椅的产出很低,100万,到现在的产出300万,未来单牙椅产出1000万,过去对于牙齿的修修补补到现在的高端种植牙技术。所以医疗服务领域是第二大重磅领域。

  第三大是医药里面的消费品,类似于片仔癀等等,以前这个产品大量是用来送礼,现在是自用占比超过50%。我们会看到这几大领域里面医药领域的消费升级是非常明显的,这几大行业里面的投资机会未来也会更多。

  创新药领域里面我们正面推进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大药企,研发投入大的企业,还有一类是生物科技公司,他们有非常好的基因,不管是创始人还是资金还是团队。还有在创新药产业链当中的后创新药产业服务的公司,主要是CRO公司。

  第二类在医疗服务消费升级领域我们比较看好的就是眼科里的消费升级、牙科里的消费升级以及在健康领域里面的消费升级。

  第三类是消费品里面看好的是中药消费品的自用升级。

  02 农林牧渔行业观点

  陈奇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因为本次电话会议标题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所以虽然农业归在大消费里面,但是实际上农业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行业周期逻辑和产业实际变化情况。实际上农业属于典型的第一产业,这个行业没有所谓的消费升级与否,归根到底还是自身行业周期与产业变化的一些情况,而2019年的投资大机会肯定是在生猪养殖行业。

  所以按照目前生猪养殖行业的变化来讲的话,整体看我的观点和去年中旬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应该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非洲猪瘟的影响促使本轮猪周期比大家想象的稍微早了一点,其他的变化基本没有。

  农业这个版块的核心就是养猪体系,而养猪的核心有两条逻辑:一个是周期逻辑,一个是成长逻辑。另外在当前这个位置,很多养猪股票确实涨幅已经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可能需要把估值的一些因素放到当前股价里面去考虑,也就是估值逻辑。

  而在去年的时候,则完全不需要考虑养猪公司所谓的估值逻辑,就是很便宜,就是绝对的便宜。那当前这个位置的养猪股怎么看,我认为还是从三个维度出发:

  第一,从周期角度出发。本轮猪周期的话,从2018年3季度到2019年1、2月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产能去化比较快,特别是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这一个季度的时间应该是整个行业产能真正加速去化的阶段。

  所以从目前产能已去化的角度来考虑,本轮猪周期反转的信号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价格上来看,无非是今年上半年消费淡季开始慢慢涨,到今年下半年消费旺季生猪价格高点突破20元/千克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本轮周期生猪养殖投资的核心要义就是非洲猪瘟下“价格上涨,产能收缩”,到目前为止正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复产、补栏的情况也没有往轮周期那么明显,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母猪价格有一定涨幅,但是相比较母猪价格,仔猪价格涨的更快一点。

  之所以行业里买仔猪较多还是在于这种方式的机会成本以及风险更低,大家对后续疫情以及市场看不清楚,所以购买仔猪更多一点,而买母猪补充产能却较为慎重。所以当前时点来看,行业产能还是处于一个下降阶段,毕竟有些区域疫情还是非常严重,依旧处于去产能周期。

  从行业产能总量来看,2019年3月还是处于去产能阶段,可能到了4、5月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那有可能会出现整个行业产能缓慢地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也不会特别快。所以周期目前是处于一个产能去化没有那么快,完全没有达到产能周期向上的阶段。

  因此2020年整个大周期会比上一轮2016年还是要更大一些,但是高点生猪价格到底是25元/千克还是30元/千克,这个比较难预测,也不是我们研究员所能确定的。我觉得超上一轮高点的概率比较明确,但是超多少和高点有多少很难预测,我会拍的相对少一点。

  第二,从成长角度出发。目前来看各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应该来说非洲猪瘟对各家去年年底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但是大家复产的决心和防疫的力度等等都是很明确的。

  各家公司在今年1、2月对于大周期确定之后,大家复产的预期都是比较强烈的,上市公司应该来说远比行业其他的参与主体要更好,其他参与主体确实没有能力或者说也确实会承担比较大的风险去进行复产,因为0和1的问题不是概率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目前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成长逻辑依然是比较明确的,所以今年上半年特别是看一下各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实际上不会降,甚至很多公司同比比去年还要增都有可能,因为去年上半年是资本开支比较低的阶段,今年增速还是可以的,明年可能增速还会提速,成长逻辑依然是比较明确的。

  第三,从估值角度出发。毕竟前期生猪养殖股涨的比较多,但是目前这个位置实际上大家不需要对比上一轮周期,因为顶部估值是产业本身的盈利状况所决定的,从价值的角度来看的话,最起码未来五年行业高ROE依旧是可以维持的,因为整个行业集中度仍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估值静态来看给到15—20倍没有任何问题,高点的话我觉得给到10倍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很多上市公司高点给到12、13倍甚至15倍估值也未尝不可以。

  所以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对应2020年的业绩也就是五六倍,龙头可能估值稍微贵一点,但是还是有空间的。核心还是首推二线品种,龙头公司会稳一点,市值给的折价不明显,三四线公司弹性可能会大一点,但是产业做的稍微慢一点。我觉得这个位置没有走完,二季度应该是慢慢兑现的阶段。

  03 食品饮料行业观点

  范劲松

  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食品饮料板块我主要从三点进行汇报。

  第一,重点分析食品饮料板块的估值体系。之前很多人把食品饮料尤其白酒板块按照周期品进行估值,但是现在生态环境跟以前有本质差别,食品饮料越来越倾向于调味品。现在跟以前对比,本质上来讲有三点比较明显的差别。

  ◆ 第一,以前白酒包括啤酒是量价齐升的,宏观、政策的总量经济对行业影响比较大,但是现在来看,白酒、啤酒的成长逻辑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而总量几乎没有增长,所以自上而下的政策对总量影响比较小,周期性会弱化。

  ◆ 第二点,食品饮料以前有很多二批商、三批商,但是在前一轮的调整过程中,实际上渠道里的二批商、三批商逐步退化了,像白酒严格意义上已经没有了二批商、三批商。因为二批商、三批商的存在,每增加一个环节库存的杠杆就比较明显,比如二批商增加两个月库存,三批商增加两个月库存,那么库存的杠杆属性会非常强,因此现在库存的杠杆属性弱化了。

  ◆ 第三,以前经销商除了做白酒之外,还会做一些其他的投资,包括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假设制造业或者地产投资放了一千万,对应的主业这块就会少一千万,如果一旦出现比较大的周期波动,经销商资金链就会出现断裂。但是现在对于经销商而言,经销商对其他方面的投资比之前明显要少了一些,经销商抗风险能力明显变强。

  综上,第一是总量对板块的影响比以前弱化,第二是库存周期弱化,第三是经销商抗库存周期或者抗风险能力更强。从这三点来看产业跟以前对比更加健康,库存周期属性比较弱,消费属性比较强。那么从估值的角度,对应消费品的估值相对以前周期品的估值出现明显提升,因为消费品属性来看,可口可乐这种公司可以给到25—30倍,我个人认为板块估值长期能达到20倍以上。

  第二点,从行业超预期的角度有两点逻辑,第一是投资增速,一般投资增速起来或者自上而下经济增速起来的话,白酒一般会有一些超额收益。因为投资增速一旦起来,商业活动增加,白酒用于请客吃饭包括送礼是在所难免的。

  第二是财富效应,像15-17年白酒之所以有超额收益,是因为地产出现明显的上涨,使得居民获得明显的投资收益。今年投资收益更多的是来自于股市,甚至有部分来自于地产三四五线,以及一线房价开始往上翘了,所以财富效应今年还是会超预期。另外一点是增值税从16降到13个点,对于食品饮料来讲相当于提价3个点,白酒将会受益,弹性最大的是啤酒。

  第三点是食品饮料的消费升级,主要是两个方向。

  ◆ 第一个方向是白酒或啤酒这种比较传统的领域,更多体现为结构提升,估值刚才已经讲过,后续可以重点跟踪业绩超预期的标的。

  ◆ 第二个方向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比如我们吃的奶酪,以前相对来说消费比较少,现在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大家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质量蛋白质来消费奶酪,第二种是保健品之类。我认为在消费升级、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的情况下,食品饮料是能够参与升级周期的,其实各个子行业大大小小都会有机会,机会比较好的是白酒和啤酒。

  04 轻工行业观点

  蒋正山

  轻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轻工板块细分的投资机会很多,包括新型烟草(集友股份、盈趣科技)、人体工学设备(乐歌股份、捷昌驱动),消费升级的晨光文具、中顺洁柔,这些都是更长期受益的一些品种。短期最重要的还是家居板块,其中弹性最大的还是受益于整个消费升级以及竣工面积改善的定制家居板块(欧派家居、志邦家居)和受益于精装房占比提升的帝欧家居。

  我们认为定制家居板块短期受到地产的波动,但是长期看具有很强消费升级属性。第一点,定制家居的行业空间很大。

  (1)目前来看整个橱柜的渗透率达到40%—50%,而定制衣柜的渗透率只有35%—40%左右,行业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四五线城市的渠道红利比较大。目前欧派家居橱柜开到2200家店,索非亚2018年年报披露为2510家店,从未来的渠道红利来看,完成三四五线城市覆盖还有很多渠道下沉的方式和空间。

  (2)目前整个消费升级趋势是从单品转向全屋定制。消费者会更关注大家居门店,有更好的服务和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包括场景化的购物模式都可以使得开店坪效提升,也就是说定制家居的客单价还是有上行的空间。

  (3)整个家居消费在2018年的数据披露是1.2万亿,人均消费900元左右。美国家居人均消费是5000—6000元左右,对比起来国内人均家居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目前定制家居行业接触到的客户房源还是以新房和一手房源为主,未来随着存量房交易占比提升会慢慢会过渡到以二手房和翻新房为主,这部分市场空间也会有很大提升。所以长期来看,定制家居是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大趋势的好行业。

  第二点,短期来看,整个地产端的边际改善对于定制家居的影响也非常积极。(1)地产公司从18Q4起融资渠道显著改善,整体房屋竣工周期开始修复。从12月份数据来看,销售数据和竣工数据的背离已经开始收窄,未来两年行业就可能迎来黄金两年的竣工小高峰,这对于下游的定制家居行业是非常受益的。

  (2)从二手房的交易数据来看,3月开始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特别是上海创下了比较高的二手房的成交记录。上海是创了2017年以来的新高,所以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地产端对于家居影响也很积极。

  第三点,去年开始市场有担心定制家居价格战的问题。我们认为随着行业格局的改善以及龙头公司的份额逐步提升,未来定制家居价格战的问题会得到缓解。

  (1)目前来看欧派家居、索非亚、尚品宅配、好莱客、志邦家居都在做全国布局,未来全国布局完成的话,产能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各地,而小厂不具备这样的成长优势。

  (2)终端门店的获客成本、租金成本的提升可能会降低小经销商的营运能力,部分收入规模较小的经销商由于难以负担而被迫退出市场。同时,定制家居行业需要以服务为主,大经销商本身盈利能力较强服务较好,可以轻松的把小经销商挤出市场。

  第四点,”3.15”促销,家居公司的订单也向好。目前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最好的还是欧派家居、志邦家居和索非亚三家公司,订单反馈比较好。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1)是多品类的运营,其他促销反馈比较一般的公司以单品类运营为主,包括销售费用投入的产出比不是特别合理,导致他们今年315活动最后的结果不是特别好。目前来看,多品类公司在获客渠道以及获客成本上有很大优势。(2)客单价还可以提升,我们了解到索非亚、欧派家居、志邦家居衣柜或者橱柜客单价都有提升。

  我们认为产品矩阵全+服务好+客单转化率高的公司未来更加受益。一方面是产品矩阵全+服务好+客单转化率高,另一方面是欧派家居和志邦家居都在拓展整装渠道。整装渠道的市场空间很大,从海外家居企业汉森的发展路径来看,拓展整装渠道的时候汉森的收入利润增速和估值是一个高速提升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认为欧派家居和志邦家居有α的一个核心原因。家居中长期看第一季度是淡季,接下来随着315订单的改善会有边际变化,三四季度会迎来家居的高点。

  在精装房提升的条线上,由于精装房占比提升是一个长期趋势,预计到2020年精装房的渗透率可以到达30%。目前来看,龙头企业帝欧家居从2013年就开始做瓷砖的工程业务,规模效应非常强,2019年仍然还有新客户的持续导入来提振业绩。

  05 商贸零售行业观点

  彭毅

  商贸零售首席分析师

  关于消费升级这个专题,我先说一下我最近调研的一些观察,我们调研的一些百货类的还有超市类的一些零售的企业,从整个消费升级来看,其实最近这段时间可能说是随着股市的向好以及现在整个房地产交易也慢慢变好了,居民的财富效应慢慢起来了,国家社融也相对比之前宽松了一点。

  调研的百货反馈下来,一些高端的品类3月份在一、二线城市确实起来一些,加上本身整个零售增速在去年一直在走低,所以说也是在一个低谷。

  随着我们理解的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房地产交易的这种活力提升,另外加上社融、国家的一些支持鼓励消费的政策,叠加减税降费的过程,整个外部的环境对于消费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力的。

  所以说从今年3月就是一个拐点,到今年二季度,或今年下半年整个消费还会维持一个比去年略微好一点的环境。但是你要说像五、六年前,十年前增速十多个点,二十个点的消费增速可能还是很难的。

  整个的一波比去年会好很多,但是也不会回到爆发式的增长,但就是这么一个向上弹的过程当中,整个消费增速对于很多零售公司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或者正向刺激作用,因为零售企业过去几年特别是线下百货这些,或者高端的奢侈品,其实过去一两年不是特别滋润的。

  随着消费升级或者说消费的复苏,这些企业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迎来一段蜜月期。从这个角度商业板块的投资价值确实是被严重的忽视了。前面我们也提过增值税降可能会对零售企业的利润有大的弹性,这个也是一方面的原因,零售企业从今年到明年会有一段蜜月期,业绩也会往好走。

  在整个的社零复苏以及消费复苏的背景下,我们建议可能有些百货公司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前面讲了整个零售企业的增速或者社零增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十多个点,二十个点,在弱复苏的背景下面越大的企业竞争能力越强,而且本身像这些企业他们已经在自己的某些品类里面证明了自己非常强的竞争力,所以他们是会以一个优于行业的增速进行一个高的成长。

  06 纺织服装行业观点

  王雨丝

  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

  品牌服装从2018Q2至今终端需求整体偏弱,2019.1-2月限额以上服装零售总额增速更是创10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增长1%。但同期,社零总额及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增速尽管在2018Q1高基数的影响下,出现了企稳甚至有所回升的趋势,两个指标分别环比2018.12持平/+0.8PCTs。

  就服装行业而言,1-2月受春节提前10天影响、及2019Q1高基数影响下,需求增速偏弱。但考虑到后期高基数影响减弱,减税政策的逐步落地有望刺激终端消费,同时Q2增值税减税实施也会给2C的品牌企业带来利润弹性,因此我们预计品牌服装企业的基本面有望在Q2回升,全年有望呈现逐季回暖趋势。

  从历史上几次终端消费复苏的情况看,可选属性强的奢侈品最先复苏、中高端紧随其后、而后是大众。从目前的终端数据看,国际奢侈品在大中华区或者亚太地区2018Q4已经有向好趋势,如LVMH、Canada Goose、Hermes及Ferragamo,其Q4单季度收入均环比Q3提速。而从国内的3月份的终端数据看,中高端也出现复苏迹象,行业内几个领先的中高端品牌的3月的情况都明显好于1-2月,零售行业的中高端百货3月的较好表现也验证了这个趋势。

  那从估值角度看,在2016Q4至2018Q1的复苏时期,品牌服装整体的估值在25-30倍之间,而目前行业估值23倍,基本面较好的行业领先企业更低,约15倍左右,整体估值仍处于偏低的位置。

  从历史看,品牌服装在消费板块属于中后周期品种,一般在其他消费品龙头走出明显行情后,品牌服装的龙头企业会跟随。所以在当前消费板块涨幅明显,但品牌服饰板块相对滞涨的情况下,同时考虑到二季度行业有望回升,后期品牌服饰板的低估值龙头有望获得较好的相对收益。当前时点,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强&低估值,且品牌力和产品设计能力较强的中高端行业领先者。

  07 教育&社服行业观点

  范欣悦

  教育&社服分析师

  教育行业:从几个细分领域来看,K12教培的整顿在18年底基本已经完成,主要影响的是18年四季度的业绩,目前来看能够继续经营的门店基本上是合规且证照齐全的,短期影响已经基本结束,产业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些被关停整顿机构的学生到正规的机构来报名,因此行业在逐渐走向集中,龙头受益。职教培训领域是政策一直比较鼓励的方向,今年2月陆续有多个文件出台,政策存在催化。但职教培训每个赛道的天花板比较明显,因此还是需要关注拓赛道的能力,另外一点就是获客成本的问题,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像中公,目前主要做的是编制类考试的培训,可以看做是竞争性考试,因此参培意愿比较强,获客相对比较容易;第二个方面是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参培意愿没有这么强,大赛道竞争已经很激烈,百度等打广告的获客成本就变得很高。从业绩看,目前是年报和一季报集中发布的时间,一季度是教育行业的淡季,业绩增速参考意义比较小。

  社会服务:最近我们比较看好酒店板块,主要逻辑在于,经济数据向好,中端酒店的同店RevPAR仍处于上升通道,叠加目前中高端酒店加速扩张、经济型酒店处于净关店的状态,中高端比例提升明显。因此在RevPAR提升及结构优化的双重作用下,酒店集团的业绩有望超预期。

  08 家电&化妆品行业观点

  邓欣

  家电&化妆品分析师

  家电行业:我对家电逻辑框架的归纳在于:长期看空间,中期看升级+更新(耐用品如空调冰箱等更新周期介于8-10年,非耐用品如小家电等更新周期介于2-3年),短期看地产、库存、成本三周期共振(每轮周期长度不同,最长可达8-12个季度,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共同作用。为简明扼要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

  1、2018年以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板块为什么形成超预期下跌?

  核心原因在周期性红利的消退,加上估值中枢经过16-17年大幅上移之后的理性回归。直接因素有:1.地产市场步入衰退;2.消费者信心抑制:GDP、社零、消费信贷的增速全面趋缓,以及三四级市场财富挤出;3.贸易摩擦加剧,致外需前景不明。

  2、为什么我们说2019年家电板块开启盘整向上?

  第一大动力来自于估值修复,18年板块估值受制于地产预期大幅承压,隐含预期已过于悲观,本身具备向上的修复空间,这是基础;关键19年资金面长线资金入市等边际推力接踵而至,推动个别龙头已先行估值修复。

  第二大动力来自负面因素经济环境的转暖, 18年棚改退出之后国家相继出台家电、汽车补贴、减税降费等政策,意图刺激消费信心恢复;19开年我们又看到地产投资上双、基建回升,PMI、社融超预期等多因素的共振,我们认为:当前消费者信心恢复是Q1终端率先复苏的首要原因!

  第三大动力来自负面因素地产数据的提振,一二线先于三四线率先企稳,说明至少已存在结构性的回暖;一线房价企稳后三四线有望迎来企稳;预期地产后周期和财富效应后面进一步强化复苏的持续性!

  一句话: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家电板块有望迎来逐季改善,从第三方和调研数据上我们已见到:开年Q1好于去年Q3-4,Q1的3月份好于1-2月;此外结合化妆品、高端白酒、家居等更大范畴的终端草根,复苏在各个可选品的细分领域之间又可以交叉印证。

  3、关于2019年时间、节奏、结构三个判断:

  时间:去年Q2板块负面因素出现,Q3-Q4板块显著下行;我们判断19年大概率逐季上行,Q1确认拐点,Q2负面因素全面转正,Q3-Q4低基数上持续改善。

  节奏:预期先行(负面因素转向)---动销好转(终端调研印证)---之后库存好转(Q2-3去库存基本完成)---再反应到EPS增长(预期最迟于下半年显现)。

  结构:全年看大小同涨,第一阶段看周期因素预期反转带来股价弹性;第二阶段市场淡化交易性之后,升级逻辑更强、渗透率更低的垂直领域成长股将开启较好表现。

  化妆品行业: 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今年要推荐化妆品板块?

  因为出现了长短期因素共振的有利局面!导致今年化妆品龙头很有可能出现业绩超预期及业绩+估值双击。短期因素是消费环境的边际转暖;长期因素则来自于年轻消费趋势的崛起(插播一下:我仔细观察了一些去年至今预期差大的标的,发现共性在于消费主体偏好发生了变化从而让行业蛋糕的切分方法发生了变革,如家用机器人、西式小家电、空调、化妆品领域,积极拥抱年轻消费力的公司很可能是接下来1-2年持续发生的现象和重要思路,具体参见我们《19年年度策略》)。

  2、投资该行业逻辑是什么?

  我们认为化妆品板块长逻辑上是“长期买入”的行业,因为天花板够高:第一,对比食品、家电等“类必需品”:化妆品渗透率更低;第二, 对比全球:中国化妆品市场相比全球其它市场弹性更大,不仅反映在总量性的人均消费、还反映在结构性的高端占比、彩妆占比统统远低于其它国家。

  所以这个板块有望成为细分增速最高的领域之一,它直接受益于:高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 低线城市的渗透率提升。从长期逻辑和生命周期上,化妆品具备“更强成长属性”和“更弱周期属性”,也完美契合今天的升级主题。

  3、选股的核心依据?

  找到与国际大牌相差异化的专业市场品牌和进击的年轻消费突围者(积极拥抱年轻需求偏好、渠道偏好的新锐品牌)的成长机会,这是找到优质公司的关键。在这样一个高天花板领域中,未来随市场扩容会诞生更多个性化的本土品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变动超预期,资金面超预期变动

关键词阅读:收入 消费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