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平常心看待“外资控股”

  [摘要]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梁声 本报评论员

  3月21日晚间,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与荷兰ING Bank N.V.共同出资发起设立合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设合资银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0亿元;北京银行持股49%,ING Bank N.V.持股51%。这意味着中国内地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即将设立。

  一直以来,金融行业被视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对外开放长期持审慎的态度,尤其是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业。此前的政策是,外资在中国银行(港股03988)机构持股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单个境外机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外资累计持股不得超过25%。

  显然,此次北京银行和ING Bank N.V.合资成立的合资银行持股比例突破了以往的政策限制,外资方首次实现51%的绝对控股地位。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易纲同时指出,金融业本质上是竞争性服务业。为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破除了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束缚。

  其实,允许成立外资控股银行,可以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金融开放的实质性信号。自2017年以来,国务院和各监管部门便不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从当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开始至今,相关政策持续出台。但是,此次合资银行成立是政策落地的最好实证,有利于提升对外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大陆发展,并非只是“狼来了”。无论外资银行作为市场主体,还是金融机构股东或合作方,长期、大量和深入参与中国金融信贷、基金和证券等金融市场的竞争,必将带来国际化的经营思路、产品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将增强我国金融业竞争力,提升行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将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受益的不仅是金融行业,广大的企业、消费者亦是受益方。

  当然,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应该是双向的。我们不但要欢迎外资机构,国内金融机构也要大踏步地走出国门,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事实上,在对外扩大开放的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在逐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继2018年6月,中国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之后,2018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彭博公司还确认将从2019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

  对于“外资控股”国内金融机构,总体来说是改革开放大势所趋、国际化潮流所向,且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不必再持过度审慎和怀疑的态度,应以一视同仁的姿态欢迎所有合法合规的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的金融竞争。

关键词阅读:外资控股 外资银行 MSCI 外资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