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网购投诉倍增 原因何在?

  “3˙15”晚会之外,还有更多消费痛点?“3˙15”当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收到的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案件,同比增长20.74%;涉及网络购物投诉,则同比增长126.2%。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较2017年提升7.3个百分点。

  网购投诉倍增,且远超网购增速显然不合理。监管部门表示,涉及网购的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等,其实反映的都是一个问题——消费者买到的东西,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在当下看待网购投诉量增长的问题,明显需要更多的辩证和理性思维。网购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这一点既不缺少共识,也不缺少数据支撑。投诉量的增长,首先是电商快速发展中一个需要理性看待的伴生性问题,毕竟,在巨大的市场基数下,随着网购规模的进一步增长,规模本身对提质增效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毕竟,网购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更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升级的依托,激活消费升级、促进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方向,都与之紧密相关。

  消费市场繁荣的根本在于解决供、需错位,让消费者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过去数年,网购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则需要更有深度的创新。

  一个重要的方向是,随着用户端数字信用体系的完善,电商完全可以将消费前置、付款后置,打消消费者对商品本身的诸多顾虑。近日,天猫联合芝麻信用宣布向全行业开放“信用购”,是一个典型案例——按照“信用购”规则,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用户可先试用7天,满意后再付款。

  产品周期的缩短、注重爆款效应,已经成为新消费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新品叠出、信息不对称更加突出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往往更加被动,而利用信用机制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则化解了这一问题。

  从市场监管的角度讲,监管的滞后性被普遍诟病,从监管政策到监管环境的系统性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与当下消费市场快节奏的变化存在明显错位。相比之下,市场本身的有效性,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下,可能更容易发挥出来,其对监管思路创新的反向带动作用、协同发力的效果,已经被过去几年的行业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我国网购消费规模屡创新高,且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从消费者的投诉量来看,规模增长考验着零售平台的系统化能力,对消费体验提升的压力也确实存在,随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以用户体验等消费者为取向的变革,将必然加速走向深化。

关键词阅读:网购 3˙15 监管部门 零售额 消费升级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