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克栴:中国应该降息吗?

  1月30日,美联储发布了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报告。无论是报告本身,还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接受采访时的演讲,都反复强调了美联储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以及维持通货膨胀在理想水平(目标是2%)的两项基本职责。令市场关注的是,他提到了近期全球经济放缓(包括欧洲与中国)可能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英国脱欧、中美贸易谈判及美国政府部分停止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尽管鲍威尔强调了“耐心”,即容许更长的时间及更多的数据来确定货币政策走向,但市场已经在普遍揣测是否美联储的下一次行动将是“降息”,而不是已持续三年之久的“加息”。美国一季度令人失望的GDP表现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市场预测。据3月1日纽约联储发布的GDP预测,美国GDP增速在一季度仅为0.88%,大幅低于一月前预测的2.39%。笔者认为,在特朗普的强势治国及以经济为纲的政治背景下,美国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或于年中进入降息通道,尤其是,如果美国经济不能于近期扭转增长放缓的态势。

  言归正传,美国目前的联邦利率为2.25-2.5%,都可能降息,那中国是否应该降息呢?

  中国利率政策现状

  我国银行体系目前仍执行2015年10月24日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银发〔2015〕325号)》。该文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4.6%下调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同时还放开了一年及以内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等存款利率上限,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鉴于此文发布于三年多前,笔者查询了商业银行的官网,除了将2015年10月24日的存贷款利率列示之外,各商业银行官网同时列示了最新(2019年3月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其中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为4.31%。可见,国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围绕着2015年10月确定的基准利率而定。而贷款基础利率,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的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这些最优客户往往是有国家隐性信用担保的中央国有企业,而且不少处于垄断行业,远远不是普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以想象的。就民营企业而言,众所周知,在目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其能从市场上获得10、12、15%甚至更高利率的贷款已是求之不得。

  中国的通胀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15号发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同比数据看,CPI增长1.7%,PPI增长0.1%。环比数据看,CPI上涨0.5%,而PPI下降0.6%。过去一年的CPI和PPI变化情况如图1、2所示。

  因此,总体而言,我国的通货膨胀处于健康的水平。而健康的通胀指标,为我国降息提供了条件。

  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

  从月度数据看,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在2018年11月曾达到近十年的低点,即5.4%,12月份有所反弹至5.7%。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目前处于过去十年的相对最低的水平,详见下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GDP的季度数据看,2018年第四季度增长率为6.4%,亦处于过去十年相对最低的水平,如下图所示。因此,在中美贸易战、国内去杠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财政、货币政策资源,稳住经济增长,支持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为投资者的体会

  作为境内外的证券投资者,笔者的切身体会是中国的钱太贵了。前些天,某中资券商朋友找到我说,股市这么好,建议开一个融资融券账户。笔者属于极度的风险规避型,从不用杠杆。但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句,利率大致是多少呢?他说,可以作到8.5%吧。好高啊!我几乎脱口而出。可能真是对国内借贷情况不了解,我在想,有这样优质、高流动性的股票做质押、券商还可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平仓,怎么可能要这么高的利率。

  的确,在境外,例如香港资本市场,有优质蓝筹或基金质押的融资成本是很低的。和境内一样,客户经理总是打来电话建议加杠杆,但利率基本都是HIBOR加0.5%或1%,甚至不加。按照目前一年期HIBOR2.3%左右的水平计算,加上息差基本是2.5%-3.3%的利息成本,与国内“标榜”为稀缺的八点几利率相去甚远。

  笔者在此只是举了一个证券账户融资的例子,但显示了国内利率显著偏高的现实情况。让我们试着从一个民营企业家或创业者的角度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他们面临的利率往往是百分之十几。客观地讲,目前开一个企业能够产生百分之十几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难的,哪里轻易承担得起百分之十几的利息成本。所以,高利率对我国企业的创业、创新是有抑制作用的,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科技创新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对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建议

  我国现有的利率政策已经执行三年多了。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战即使达成协议但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初衷不会改变,以及国内深化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需要未雨绸缪,在货币政策方面要积极认真的研判“降息”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推出时间与节奏。前一段时间,印度已经抢先降息。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降息可能在年内会发生。从长期看,我国利率水平长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会导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即所谓“利率之差等于汇率之差”。通俗地讲,一国利率高,存款或债券回报高,国外资本对其货币需求当然就高。这一点也为前段时间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债券市场所证实)。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尤其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会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笔者建议人民银行认真考虑“降息”的战略选项。为了避免给国内商业银行产生过大的压力,建议同时进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可以在年内下调0.25-0.5个百分点,再视政策效果与经济整体情况,确定是否进一步降低0.25-0.5个百分点或更多。

  戚克栴, 望华资本创始人、总裁。前中金公司(CICC)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关键词阅读:降息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