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勇:科创板四重选择机制决定了其必定是极其重要的

  “科技大大板”的提法一方面收获了市场的认可,同时也收获了特别多的反对意见。

  今天,论坛君(ID:findproject)继续邀请力鼎资本合伙人、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先生从科创板的选择机制上面,来谈谈科创板未来为什么是“科技大大板”。

  文/高凤勇

  科创板给出了五套发行上市标准,我一直以来鼓吹科创板是“科技大大板”不是“科技小小板”,也收获了特别多的反对意见。

  我完全承认,在交易所给出的五套发行上市标准(征求意见中)里,确实给初创企业预留了通道,最低的标准也许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这一条。

  直观来看,利润为正、营收不少于1亿元似乎很好达到,但是叠加10亿市值(发行后)标准,一级市场的投资机构都能了解,盈利水平不高、市值10亿量级的相关“硬科技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标的稀缺、估值困难,这意味着能符合这一条要求的企业并不多见,初创企业想达标还是非常困难的。

  今天我想从科创板的选择机制上面,来谈谈科创板未来为什么是“科技大大板”。

  同现有的A股市场和新三板市场不同,科创板上市和交易存在着多重的选择机制:

  第一重选择机制

  交易所的选择

  交易所选择什么?

  一、限定了科创板企业的行业门槛;

  “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几句话决定了从行业和商业模式角度,科创板行业容忍度是最小的,门框是最窄的。

  二、交易所会根据注册制的要求,限定企业的经营规范性、持续经营能力和基本市值标准;

  从预计发行后最低市值10亿的角度,简单按照目前A股“主八创五”的净利润要求,发行市盈率23倍的经验数据测算,10亿市值的法规标准也基本是创业板目前发行最低市值的实际执行标准。

  从退市维持标准看,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维持标准在5000万美元,可以说,科创板3亿人民币的市值维持标准跟纳斯达克的全球精选市场是相仿,而全球精选市场是纳斯达克的最高层,也是上市家数最多的层级。

  第二重选择机制

  保荐机构的选择

  保荐机构选择什么?

  一、承揽的项目能否顺利在预期的市值以上卖出去?

  跟原有的主板不同,科创板企业的股票发行越来越需要销售,摇号中签将不再是普遍现象,这点大家对照一下目前A股市场的再融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所以从承揽端来看,为了避免即便通过了交易所的审核和证监会备案但却发行失败、无法上市的情形发生,未来保荐机构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大市值、股票好销售的公司,精准地卡在发行上市市值底线的项目承揽将会非常严格,变成虽然交易所执行最低标准,但是中介机构却不买帐、搞出实际内定标准高于法规标准的情形发生。

  二、保荐机构作为投资的标准

  从传闻中保荐机构跟投并有较长锁定期的角度推测,券商也会倾向于选择市值大、持续经营能力清晰或者好预测的公司进行保荐,而不会简单执行法规标准。

  第三重选择机制

  机构投资者配售的选择

  科创板大幅提高了发行时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比例,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视野相较于散户更为国际化。

  考虑股票上市后的估值和流动性问题,报价也会更多的参考国际市场同类估值,同时,科创板运转一段时间后二级市场给出的估值也会高度影响一级市场的配售行为,未来科创板一旦呈现出小市值股票流动性低、估值不理想的状态,机构投资者的配售兴趣就会迅速转向大市值股票。

  第四重选择机制

  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选择

  科创板相较于目前A股市场有了一个不同的投资者门槛,导致散户化情形有修正。

  机构投资者市场的终极特点就是大市值才是主流资金的配置对象,小市值公司容易边缘化,这个无论是观察国际市场,还是参考A股这几年的变化趋势,都是非常容易得出的结论。

  上述几个机制中,二级市场的走势会严重影响战略投资者配售,配售情况严重影响保荐机构行为,最终,在多重机制影响下,科创板将会比A股更早地呈现强者恒强,大市值吸纳绝大多数估值和流动性,小市值公司维持较低估值和非常少的流动性的态势。

  这就是我所谓的“科技大大板”的含义和预测。

  而现有A股的体系中,由于存在了太长时间的打新不败的记录,以及历史上散户投资者较多的现实状况,战略配售不担心流动性问题,保荐机构只关注规范性和过会问题,导致对大企业的选择没有这么苛刻。

  不考虑清楚这一点,未来在科创板的投资中以A股经验简单照抄,怕是会有些学费要交!

关键词阅读:科创板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