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宽信用空间逐步打开 央行创设CBS点评

摘要
央行创设CBS原因:缓解部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文|潘向东、刘娟秀、郑嘉伟

  摘要

  2019年1月24日晚间,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MLF、TMLF、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央行创设CBS原因:缓解部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监管趋严,部分商业银行业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其中风险资产的增加将会加快银行资本消耗,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本补充压力最大;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四大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商业银行未来缺乏足够的资本实力和承接能力,不仅影响非标回表和资管新规进程,而且成为阻碍信用扩张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IPO、增发及可转债等可能对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同时上述工具发行门槛较高,对于大量非上市中小银行不具备上述发行条件,难以解决众多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燃眉之急。二级资本债无法解决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短缺问题。可见目前我国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类型较为匮乏。

  加快资本补充工具创新、拓展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通过优先股进行资本补充,需要先后经银保监会及证监会审批,整个审批链条较长,导致商业银行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补充资本。无固定期限资本债也在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重要工具。

  央行创设CBS有助于盘活永续债流动性。永续债作为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在同业质押融资时,需要计提风险资本,降低了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因此,央行创造CBS通过使用央票质押融资,风险资本计提为0,不再占用其他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增强资本市场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

  央行创设CBS如何操作

  CBS央行票据互换操作采用固定费率数量招标方式,主要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公开招标。央行票据互换操作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央行票据期限与互换期限相同,即在互换到期时央行票据也相应到期。一级交易商在向央行支付“固定费率”后依然享有互换期间永续债的利息,但一级交易商使用互换的央票不可用于现券买卖、买断式回购等交易,但这期间永续债的风险依然属于交易商自己,在进行互换操作时难以出表,需要计提风险资本。

  对宽信用效果:并非中国版QE

  央行发行CBS重在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认购永续债,而非变相QE。首先,央行创设CBS工具的定位在于推动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以央行信用背书降低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票面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融资成本。其次,央行CBS操作没有多余流动性投放,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变相QE。第三,央行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是中性的。只要公开市场央行MLF操作额度没有提升背景下,并没有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那么无论使用哪种抵押品,并不会导致流动性增加。第四,将商业银行永续债的风险资产通过置换为央票,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也释放了第三方质押机构的风险资产规模。有助于提高宽信用,但是目前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有限,宽信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对实体经济影响几何?

  永续债发行有助于补充非上市中小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比优先股发行审批简单,将成为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工具。随着政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宽信用措施落地,央行将会继续调整MPA考核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来弥补表外非标到期对社融的冲击,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这种转型有助于修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推动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经济超预期反弹、通胀大幅上行、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违约事件频率上升

  2019年1月24日晚间,为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央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MLF、TMLF、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1、央行创设CBS原因:缓解部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1.1、监管趋严,部分商业银行业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

  为使银行体系更稳健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巴塞尔协议委员会制定了多层次资本充足率要求。其中巴塞尔协议III大幅提高最低资本要求: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较Basel II提高了3.5个百分点,需在4.5%以上, 一级资本充足率需在6%以上。为减少系统性风险,巴塞尔协议III引入宏观审慎框架,在最低资本要求之外, 巴塞尔协议III将超额资本要求进一步划分为留存缓冲资本(2.5%)、逆周期资本(0—2.5%)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1—3.5%)。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为了配合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我国制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设置了6年的过渡期,要求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需要在2018年年底之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其中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分别达到10.5%、8.5%和7.5%。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总体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3.81%,其中外资银行达到17.91%,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低于这一水平。随着近期监管趋严和资管新规颁布,将会推动表外业务逐步回归表内,资产质量更加透明,其中表内风险资产的增加将会加快银行资本消耗,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资本补充压力最大。

  国有四大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目前我国国有四大行都已经被确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照巴塞尔协议III规定,国有四大行将于2019年开始适用第二档(1.5%)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也就意味着2019年国有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充足性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至少应达到风险资产的16%-20%,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在2019年1月之前至少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在2022年1月前应至少达到18%。由于我国TLAC工具发展滞后,这就要求国有四大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未来国有四大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在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条件下,仅考虑到商业银行表外非标回表的风险资产消耗,资本缺口也在2万亿元左右,更何况在巴塞尔协议Ⅲ协议下,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还低于监管下限。由于资本补充压力,商业银行未来缺乏足够的资本实力和承接能力,不仅影响非标回表和资管新规进程,而且成为阻碍信用扩张的重要原因。

  1.2、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

  在资本补充工具方面,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形式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留存、配股、增发、IPO、可转债等;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形式主要有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补充形式有次级债、混合资本债及二级资本债等。其中IPO、增发及可转债等可能对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同时上述工具发行门槛较高,对于大量非上市中小银行不具备上述发行条件,难以解决众多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燃眉之急。

  首先,定向增发一直是大中型商业银行重要的资本补充方式,但2018年整个定增市场审核趋严,商业银行定增融资审核难度加大,全年除了农业银行实施了定向增发、融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外,再无其他商业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进行融资。可转债方面,2018年商业银行新发行6只可转债,单只规模较小,主要由上市城商行或农商行发行,募集资金230亿元。利润留存方面,近些年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紧,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因此依靠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留存内源性资本补充难以弥补商业银行资本缺口。

  其次,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是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重要工具,但逐步被二级资本债代替。目前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最大,既包括国有四大行,也包括中小银行。但是目前二级资本债主要是减记型,转股型较少。

  1.3、加快资本补充工具创新、拓展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2018年,虽然商业银行通过IPO、定增、可转债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与大量非标转为表内信贷,消耗的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相比,补充的规模可谓是杯水车薪。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未来将会有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含定期转股条款的资本债等工具,丰富商业银行补充二级资本工具种类。但二级资本债无法解决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短缺问题。可见目前我国合格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较少,非上市中小银行可以使用的工具类型更为匮乏。因此,我国亟需加快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创新,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中优先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补充资本工具。2018年商业银行优先股融资规模达到1325亿元,甚至部分中资银行赴外开展多起优先股融资,例如11月21日,中原银行在港交所发行13.95亿美元股息率为5.6%的非累积永续境外优先股。在资本补充压力下,预计商业银行后期还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境内外优先股融资。但同时也要看到通过优先股进行资本补充,需要先后经银保监会及证监会审批,整个审批链条较长,导致商业银行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及时补充资本。

  无固定期限资本债也在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重要工具,其中1月25日,中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提高中行一级资本充足率0.3个百分点,为后续商业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提供了样本,也拓宽了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渠道。

  1.4、 央行创设CBS有助于盘活永续债流动性

  2018年以来,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另一方面监管趋严下,压缩非标规模,推动非标回表,这样在巴塞尔协议III框架下,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银行信贷扩张受到约束,影响宽信用效果。永续债作为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在同业质押融资时,按照监管要求需要计提风险资本,这样降低了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因此,央行创造CBS有助于持有永续债的银行将其互换为央票,这样通过使用央票质押融资,风险资本计提为0,不再占用其他商业银行风险资本,增强资本市场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另外,央票还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参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抵押品。这些都有助于纾解货币传导机制,增强宽信用效果。

  2、央行创设CBS如何操作?

  一是CBS操作的永续债银行发行门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答记者问》,央行票据互换操作可接受满足下列条件的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一是最新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二是最新季度末以逾期90天贷款计算的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三是最近三年累计不亏损;四是最新季度末资产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五是补充资本后能够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招标方式:央行票据互换操作采用固定费率数量招标方式。也就意味着CBS操作对象需要向央行支付固定费率的成本,才能换取央票,在换回永续债后,还可以享有互换期间永续债的利息。

  三是操作对象:CBS主要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公开招标。虽然银保监会2019年1月24日发文表示,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但是目前CBS操作对象只包括48家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并不将所有的保险机构、公募基金、券商自营、资管产品、私募基金等永续债投资机构纳入CBS操作范畴。

  四是操作期限:央行票据互换操作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但可用于抵押,包括作为机构参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抵押品。央行票据期限与互换期限相同,即在互换到期时央行票据也相应到期。

  五是风险处置:一级交易商在向央行支付“固定费率”后依然享有互换期间永续债的利息,但一级交易商使用互换的央票不可用于现券买卖、买断式回购等交易,但这期间永续债的风险依然属于交易商自己,在进行互换操作时难以出表,需要计提风险资本。

  3、对宽信用效果:并非中国版QE

  央行发行CBS重在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认购永续债,而非变相QE。首先,央行创设CBS工具的定位在于推动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以央行信用背书降低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票面利率,降低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融资成本。从操作上来看,央行并不会将所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互换成央票,一旦商业银行永续债流动性不再是难题时,央行不排除退出央票互换银行永续债的可能。

  其次,央行CBS操作没有多余流动性投放,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变相QE。在CBS具体操作中,央票互换只解决了接受质押一方的风险资本占用问题,购买方来说,永续债的风险和收益并没有置换出去,除了向央行支付固定费率获取流动性外,永续债的风险和收益依然属于一级交易商自身,在与央行进行CBS互换之后大概率无法出表,还要做风险资本计提。这样从机制上有助于减少永续债质押融资过程中第三方风险资本的计提规模,降低了宽信用的摩擦力,并没有投放流动性,央行难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变相QE。

  第三,央行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并非变相QE。央行在CBS操作中明确指出,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用银行永续债为其提供了新的担保品,增加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但是只要公开市场央行MLF操作额度没有提升背景下,并没有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那么无论使用哪种抵押品,并不会导致流动性增加,因此央行扩大合格担保品范围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是中性的。

  第四,宽信用得到提升,但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央行CBS操作主要是公开市场48家一级交易商,基本包括了国内主要的大中型银行和券商,这样将商业银行永续债的风险资产通过置换为央票,流动性大大增强,同时也释放了第三方质押机构的风险资产规模。这样通过CBS操作,也扩大了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缓解了其资本补充压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宽信用,但是目前银行永续债发行规模有限,宽信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

  4、对实体经济影响几何?

  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约束还不是宽信用难以起作用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在于此轮政策调控方式改变,我国宽信用不再依赖刺激房地产、居民加杠杆等老路,因此正如我们在《穿越黎明前的黑暗:2019年宽信用路在何方?》所言:2019年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周期较前几轮将会拉长。因此CBS和永续债解决的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难题,那么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较高背景下,由于经济下行风险产生的惜贷情绪并不会有所缓解,甚至部分银行信贷投放依然面临着流动性约束压力。也就是银行信贷供给面临的三大约束CBS和永续债只解决了一个约束,流动性约束和利率传导不畅依然是宽信用的主要障碍,短期来看,CBS和永续债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CBS和永续债给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品种,按照我国商业银行2万亿元资本补充缺口计算,50%通过永续债发行来补充的话,未来将会有1万亿元左右的新增永续债发行,久期较长、资本成本降低的保险资金将会增加永续债配置。

  长期来看,永续债发行有助于补充非上市中小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比优先股发行审批简单,将成为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工具。随着政府减税降费等一系列宽信用措施落地,央行将会继续调整MPA考核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来弥补表外非标到期对社融的冲击,甚至支持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等补充资本充足率,扩大MLF、SLF、T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抵押品范围,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流动性,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企和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这种转型有助于修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偏好,推动经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阅读:新时代宏观 宽信用 央行 CBS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