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易会满面对一纠结 亟待处理三平衡

  在中国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因为股市不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证监会刘士余主席遭遇市场投资者一些质疑,工商银行掌门人易会满临危受命,出任新的证监会主席。

  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易会满同志为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免去刘士余同志的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易会满同志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免去刘士余同志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

  笔者之所以说易会满出任证监会主席临危受命,是因为A股最近几年走势不佳,上证综指从5178.19点,最低下跌到2440.91点,下跌2737.28点,跌幅52.86%,创业板从最高4037.96点下跌到最低1184.91点,下跌2853.05点,跌幅70.67%,股指下跌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更为糟糕的是引发了股权质押风险的暴露,资本市场风险有向银行、信托和券商转移的可能,这就是风险外溢了,控制不好就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因此各方出资出力都在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但是真正要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最终还是需要股指上涨。这时才治本方法。

  股指虽然从底部有所反弹,上证综指报收2601.72点,创业板报收1265.49点,但是这样的反弹力度并不足以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因此易会满主席临危受命并非一种虚幻,而是一种实情,上任伊始,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平衡市场各方利益,提振市场信心,引导股指上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如何才能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于抓住投资者的担忧焦点,及时予以化解,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投资者焦虑得以化解,央行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资金利率已经大幅下行,流动性牛市已经具备,只缺改革东风的期待,一旦市场有了期待股指很容易出现上涨。

  提高股市活跃度与打击市场操纵平衡

  股市低迷之际,成交寡淡就是一个焦点,如何提高投资者交投意愿,各方强调要减少交易阻力,提高股市活跃度,证监会也好高层也好,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可是市场的一些游资大佬硬是把一本好经念歪了,出现了恒立实业、东方通信等知名的妖股,如果是有业绩作为支撑,股价上涨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股价严重偏离价值上涨,出现了巨大泡妹和风险,引发市场巨大质疑,放松监管与市场恶炒之间出现了新的对立。

  在A股妖股迭出是一大奇葩,在游资疯狂炒作下,中小散户失去理性的跟风,股价大涨大跌,一直是股市不健康的恶习,也是走势不稳定的主因之一,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自己决定投资行为,这是成熟市场的应有之义,可是A股机构也好、游资大佬也好、散户也好,投资理念并不成熟,放松监管就会导致市场乱象横生,而加强监管,又会死水一潭,因此平衡提高股市活跃度与打击市场操纵之间的协调就很有必要。

  如何做到提高股市活跃度也不至于妖股横行就是摆在易会满主席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平衡股东减持和投资者诉求之间的平衡

  公司上市以后,大股东、创投机构和高管适度减持,退出上市公司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资本市场就是提供股东退出的一个渠道,但是过多过滥的减持就成为市场的心腹大患,成为股价下跌的黑天鹅,就是19年刚刚过去的二十多天里,因为大股东清仓减持或者是大比例减持造成股价大跌或者是直接一字跌停的案例也是为数不少的,这对于健康市场是一个不和谐之音符,投资者也是满腹的心酸。

  目前减持制度对于减持的原则性规定是比较宽松的,给大比例减持和清仓减持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理论上年度减持最高可以达到总股本的12%,美国规定发行人的关联方每任意三个月内可减持证券的数量总额不得超过下列数值中的较大者:1.发行人流通在外证券总量的1%;2.履行交易申报要求的前四周内,该证券的每周平均交易量。按照美国换手率,大概一年减持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

  12%和1%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减持之所以泛滥,与上市的初衷为了股权增值套现有关,某些公司上市做大主业是一种副厂,股权增值减持才是真谛,所以一到限售期降临就会迫不及待的最大限度减持所持股份,也与大股东过高持股比例有关,有的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0%以上,即使减持20%还不会改变实际控制人地位,自然利用股价上涨之际,减持部分股份落袋为安。

  因此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以后要降低到33%以下,彻底改变一股独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只有打破一股独大,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公司制度,避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不断发生,也才可以避免大股东大比例减持失去控制权问题。

  平衡股市融资和投资者诉求的平衡

  我们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和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最大化的支持,杠杆风险也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化解金融风险。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去年提出建立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高新技术产业,从政策出台背景看,还是很正确的,有利于打造一个定位清晰明确的战略板块,但是科创板注册制下IPO如何进行,与主板IPO如何协同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经过数年常态化改革,市场对于IPO的节奏和融资规模还是颇有争议的,市场下跌与IPO常态化也是存在某种关联度的,一方面宏观经济和科创板需要IPO常态化进行,另一方面市场存量资金不足,交投清淡,市场投资者观望情绪浓郁,需要适度放缓IPO,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

  如何合理安排IPO融资,并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也就是如何平衡融资与投资的平衡,吸引投资者重新入市,是摆在易会满主席面前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IPO问题远不如限售股问题来得严重,只有能有新的政策化解限售股冲击,IPO不是大问题。

  高溢价并购与商誉减值的纠结

  由于上市公司热衷于高溢价并购,加上慌不择路做大市值和锁定相关各方的利益,上市公司高溢价成风,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有1.45万亿元的商誉,商誉值再创历史新高。天文数字一般的商誉市值成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黑天鹅,有多少公司因为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导致从盈利到大亏,或者是业绩大降,股价从天上瞬间就到地狱,投资者损失惨重。

  尽管市场对商誉市值高企出现很多担忧,但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脚步并没有停止,遭遇市场巨大质疑,如果旧的商誉减值没有处置,新的商誉市值次第而来,市场健康发展就埋下隐患,上市公司缘何痴心不改高溢价并购,就在于有的是关联交易锁定利益、有的是利用抽屉协议锁定利润、有的是提前入股锁定利润。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但是防范利益输送的高溢价并购还是不可少,这种并购除了坑害二级市场以外别无好处。

  如何进一步规范高溢价并购防范商誉减持是摆在易会满主席面前有一个棘手问题。

关键词阅读:证监会 易会满 杜坤维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