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宽松货币易而信用难 应继续释放流动性限房市

摘要
M1虽然止跌,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大家的观望情绪依然很浓重,央行释放出来的货币,也仅仅是维持了目前的货币稳定而已,还远没到激活市场的地步

  昨天,央行公布了12月的金融数据,最受大家关注的,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与上月持平,简单来说就是M1稳住了下跌的颓势,而M2开始略微反弹,可见央行在年初的降准,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流动性开始体现在了货币供给的数据上。

  去年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元,与17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12月对实体发放贷款约9300亿元,同比多增3500亿元,较之前几个月改善较多;企业债券净融资继续增加3700亿元,同比多增约3400亿元,贷款和企业债支撑了12月的社融数据,可见目前这是货币的两大主要投放渠道,而表外非标资产方面仍然萎缩,另外,12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约1.09万亿元,同比多增约5000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约4500亿元,同比多增近1300亿元,主要是居民短贷同比多增1300多亿元,这部分以消费贷为主,而居民中长贷也就是房贷,同比少增33亿元;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约4700亿元,同比多增2300亿元。这说明央行仍然在有意控制居民中长贷,因为这块主要就是房贷,而尽量的多增加企业贷款。但企业贷款或者个人消费贷会不会流入楼市呢,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如果从去年全年来看,2018年总体社会融资200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有所回落,主要还是因为表外非标资产的收缩,这个跟我们的主动去杠杆有关,但到了年底这个趋势已经逐渐放缓,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表明去杠杆可能已经进入尾声。

  就目前情况来看,目前这个货币供给,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所以老齐认为去杠杆似乎已经没有必要,现在更重要的就是打通货币供应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和企业债的渠道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投放,结合12月的金融数据来看,M1虽然止跌,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大家的观望情绪依然很浓重,央行释放出来的货币,也仅仅是维持了目前的货币稳定而已,还远没到激活市场的地步,所以这其实也给了央行一个反馈,1个百分点级别的降准,仍然远远不够,后面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加凶猛一点。

  

  另外,大家应该格外关注社会融资这个指标,这个指标代表着经济的需求,如果社会融资增速一直下降的话,代表需求下降,最后就会引起经济下滑,而现在社会融资下滑速度仍然持续,有经济学家预测,社会融资可能会降到9%左右,从而形成底部,而这个底部可能会在今年的1季度出现。2018年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那么艰难,似乎干什么都不赚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去杠杆造成的社会融资下降过快,在去年上半年,一下就从13%掉到了10%。社会上的钱一下就少了,所以经济活动也就感到施展不开了。

  

  所以,现在大家要转变观念,现在不是钱太多货币泛滥的问题,而是恰恰相反,央行投放的货币,无法通过有效渠道进入实体经济的问题,因为有房地产这个毒瘤在这横着,所以让调控感到十分的别扭,现在外部环境向好,股市低位,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人民币也转向升值,按理说正是货币宽松大规模投放货币的时候,但是却总有顾忌,只要钱一出来肯定是先去炒房,所以必须时刻防范这个风险,不得已还得继续收缩表外业务,只用贷款和企业债投放流动性,但这就有一个问题,银行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所以最后结果就是货币宽松容易,信用宽松却并不容易,你说让银行多支持企业贷款,但是银行们却不乐意,放给中小企业的钱,他们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之前有个段子,一旦企业主贷款的时候支支吾吾,他们就很放心,一旦企业主很坚定的要去拿钱做生意,他们就觉得坏事了。可见从银行心底来说,你拿钱去炒房,都比做实业强,这就形成了金融上的囚徒困境,大家都知道支持实体经济才有未来,但谁也不愿意自己承担风险。

  

  遇到这个情况,就必须两条腿走路,一个是继续释放流动性,让银行资金充裕,先把宽货币做到极致,另一个就是要继续限制房地产,必须打掉房地产的涨价预期,你得让大家觉得炒房更危险,这样钱才能乖乖的流回到实体经济,所以必须严格调控不放松。我想这点应该统一思想,从数据上看,房地产已经不拉动经济了,2015年之后这波房价上涨,已经不能带动家电消费,可见大家基本都是投资为主,买房来自己住的不多,所以这要引发我们的警惕,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边际效用已经很低,如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这个夜壶已经满了,即使你想用,他也尿不进去了。

关键词阅读:金融数据 货币 信贷 流动性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