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评12月金融数据:票据最抢眼

  报告摘要

  12月金融数据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1)社融存量增速进一步下滑,新增社融较上月增加,但主要是贷款核销和表外票据的贡献。市场寄予期待的表外融资仅有温和修复,委托贷款收缩量创下历史新高。2)贷款余额增速虽有回升,但表内票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企业部门贷款中占比达72.4%),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弱于季节性规律。3)M2同比略微回升至8.1%,M1同比持平于1.5%的历史低位,反映经济活动依然低迷,货币派生不活跃。存款增速大幅低于贷款增速,反映存款稀缺,银行仍需依靠降准来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未来我们有两方面判断:

  1)一季度,得益于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新口径社融增速或将企稳回升,但老口径社融暂难改观。目前看来,金融监管边际放松的迹象并不明显,考虑到一季度表外融资基数仍然较高,基建规划项目春节滞后才会启动,普惠金融发力仍受制于不良率考核和贷款利率下降要求,老口径社融增速的下滑或至少延续到一季度末。

  2)在货币政策着力“宽信用”的过程中,表内票据在信贷融资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2018下半年以来,表内票据增长明显强于季节性规律,这一差距在12月进一步拉大。背后原因是:货币政策转向以“宽货币”带动“宽信用”,带来的结果是票据融资利率先于一般贷款和按揭贷款利率显著下行,同时银行信贷额度明显充裕起来。而票据融资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填充银行的贷款额度,且由于开立票据以中小企业为主,银行借此也更容易推进普惠金融;另一方面,票据利率下降也激发了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意愿。

  一、表外融资收缩压力不减

  新口径社融小幅多增,贷款核销和表外票据贡献最大。12月新增社融1.59万亿,较上月小幅多增,社融存量同比进一步降至9.8%,预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其中,社融口径新增贷款(包含人民币和外币)显著回落近3000亿至8567.7亿。除信贷融资有所下降外,贷款核销(达2518亿,为2017年以来新高)、直接融资(3833.9亿,以债券融资为主)、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1503亿)以及表外融资(-1729.4亿),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图表1)。市场寄予期待的表外融资仅有温和修复,监管要求下,表外融资收缩压力依然显著。尤其是,委托贷款收缩量达到2244亿,创下历史新高,信托贷款收缩幅度也略有扩大;得益于表外票据的季节性扩容,表外融资整体得以稳定(图表2)。

  一季度,得益于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新口径社融增速或将企稳回升,但老口径社融暂难改观。目前看来,金融监管边际放松的迹象并不明显,考虑到一季度表外融资基数仍然较高,基建规划项目春节滞后才会启动,普惠金融发力仍受制于不良率考核和贷款利率下降要求,老口径社融增速的下滑或至少延续到一季度末。

  

  二、票据融资地位凸显

  票据融资再创新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尤显乏力。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较上月小幅下降,符合季节性特征,贷款余额同比回升至13.5%。结构上,居民部门贷款减少超过2000亿,信贷投放向居民倾斜的状况有所改观。企业部门贷款体现出鲜明的票据冲量特征,票据融资在企业部门贷款中占比达到72.4%,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均有所减少(图表3)。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弱于季节性规律,预示12月固定资产投资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图表4)。

  2018下半年以来,表内和表外票据增长就明显强于季节性规律(且主要是表内票据强),这一差距在12月进一步拉大(图表5)。背后原因是:去年下半年货币政策转向以“宽货币”带动“宽信用”,带来的结果是票据融资利率先于一般贷款和按揭贷款利率显著下行(图表6),同时银行信贷额度明显充裕起来。通过票据融资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填充银行的贷款额度,由于开具票据以中小企业为主,银行借此也更容易推进普惠金融;另一方面,票据利率下降也激发了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意愿。由此可见,在货币政策着力“宽信用”的过程中,表内票据在信贷融资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三、存款依然稀缺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只有916亿,符合年末财政存款大量投放的季节性特征。因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均高于去年同期,存款余额同比回升0.8个百分点至8.2%,但与贷款余额同比的差距依然显著(图表7)。在存款稀缺情况下,银行负债成本难以下降,这是央行降准的一个重要原因立足点。12月M2同比略微回升至8.1%,M1同比持平于1.5%的低位,反映经济活动依然低迷(图表8)。

  

关键词阅读:票据 金融数据 钟正生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