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兵:进出口数据 节奏虽有变化 趋势仍不明朗

  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中国12月份进出口总值2.67万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1.53万亿元,增长0.2%;进口1.14万亿元,增长-3.1%;贸易顺差3949.9亿元。整体上看,12月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前两个季度提前备货、需求过度透支的后续效果开始体现。另外,除了抢出口节奏放缓,中美元首通话带来的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妥协预期、人民币贬值预期缓和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12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进口方面,下半年中国连续对部分商品进口关税进行下调、加码实施扩大进口等政策,在此支撑下中国进口连续数月保持持续快速增长,11-12月连续两月出现增速大幅下滑可能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预期等因素影响。

  目前,从中美两国一月份贸易谈判双方声明看,虽没有达成实质性成果,但谈判意愿和双方态度让人对未来的谈判进展呈积极预期,之前被贸易摩擦升温预期过度干扰的贸易情况在90天期限之前可能有所回落。从累计数据看,2018年1-12月累计进出口数据整体稳健趋势已经开始出现波动。以美元计,中国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2.6%,以人民币计,中国进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9.7%,出现下降趋势迹象。近期,需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以及90天期限之前中国改革计划的进度,双方虽然在战略上有相向而行的意愿,但从华为相关事件在加拿大和波兰等国不断发生,可以看出中美在战术层面的方方面面对抗仍然将持续较长时间。

  图表1. 进出口贸易当月同比增速及顺差情况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图表2. 进出口贸易累计同比增速相对稳定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基本面没有改善和预期变化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世界主要贸易经济体景气度继续分化,需求复苏态势不确定性增高。美国ISM制造业12月PMI为54.1,回到3年前的景气水平,美国经济增速已到头遇到拐点的可能性较大。另外,美国新订单指数远不及预期,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减弱。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为51.4,创近3年新低,显示制造业增速放缓,欧元区复苏已过了顶峰,正逐渐放缓。日本12月制造业PMI为52.6,较上月有所反弹。因此,欧美日经济增长出现分化放缓,是中国12月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出口需要面对的基本面。另一方面,短期内影响较大因素则是中美谈判阶段性进展顺利,以及其所带来全球对未来乐观预期和人民币贬值预期的缓和,这些因素共同降低了贸易商提前备货需求,未来一个月观望情绪将占据主流

  图表3. 欧美日景气度继续分化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从贸易伙伴看,12月份中国对大部分主要贸易国家出口增速均大幅回落。对美国出口增速结束了连续八个月两位数左右的增速,12月直接负增长,说明12月的负面数据更多是前几月过度强势数据积累的压力所致。若中美谈判进展产生重大变化,预计出口预期还将产生反复。对欧洲和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03%和-0.32%,均结束了8个月的正增长。另外,对香港、东盟和韩国出口增速均出现下跌,其中对香港出口增速从10月的23.6%回落至12月-25.96%。对韩国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反弹,从11月-3.6%反弹至12月13.17%,可能与中韩关系改善和自贸区谈判有关,另外,年底节日增多可能也对中韩贸易有所回升产生影响。

  图表4. 中国12月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额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图表5. 中国12月对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节奏变化转折点导致进口大幅下降

  在部分商品进口关税下调的刺激下,7-10月进口增速保持两位数的较高水平。11月开始进口大幅减缓,12月增速为-3.1%,结束了28个月的正增长。前期进口需求提前透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美贸易摩擦预期的缓和预期,这些因素都造成12月中国进口增速大幅下降。除了原油和铁矿石外,主要进口商品同比增幅均有大幅回落,呈现负增长,大豆、钢材等进口规模增速分别为-40.1%和-16.17%,原油由于油价大幅降低,进口规模保持稳中有升。从环比绝对量上看,大部分原材料进口规模相对稳定,只有大豆进口规模下降明显,需要继续跟踪进口规模和结构数据。

  总体来看,基建发力效果还未显现,但一定程度的改善已经可以预见,资金层面边际宽松还将支撑房地产等需求保持稳定。政策持续聚焦扩大进口促进消费增长。年初节日密集期将至,未来内需仍将保持稳定,这些积极因素能够支撑进口进一步增长。这两月进口数据大幅波动是否只是短暂现象,未来还需要跟踪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图表6. 铁矿石等进口数量当月同比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12月之前中国削减从美国进口力度更为坚决

  从11月美国出口中国主要商品的同比增速看,均出现大幅降低,尤其是第三大类植物产品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大幅降低,这也是中美一月份谈判主要议题之一,表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主动降低购买规模确实对美国形成压力,若中美一月谈判进展出现反复,这一压力仍将存在。

  从11月中国出口美国主商品的同比增速看,前四大类商品均增速开始波动,增速在3-4月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的影响之后逐月回升,11月出现较大分化,机电类和纺织类增速大幅放缓,杂项和贱金属增速扩大,说明当时对加征关税的预期已经出现分化,提前备货和暂时观望的动作均开始存在。

  图表7.美国11月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额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图表8. 中国11月对美国主要出口产品增速

  

  资料来源:万得数据及中银证券

  节奏虽有变化,趋势仍不明朗

  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均分化已经开始,中美贸易摩擦也进入新的阶段,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势头拐点已经近在眼前。目前,美国经济走弱的信号仍在不断出现,包括PMI等不达预期数据不断出现。欧洲经济则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增速放缓迹象。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2019年全球贸易和中国出口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无论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成果如何,中国需要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南美和非洲市场,以对冲可能随时出现的更加恶化的全球贸易局势。

  进口方面,基建发力的带动效应还未体现,货币边际改善和房地产政策适度放松对需求也能起到一定支撑,国内消费需求未来在密集节日的刺激下将有所回升,进口增长面临的压力会有所减小。同时,减税和扩大进口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及稳步的对外开放步伐,能够带动进口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自11月中美元首通话和会晤之后,中美贸易摩擦缓和预期增强,中美之间贸易节奏开始出现变化,12月成为了这一变化的临界点,数据上出现较大波动,预计1月这一情况仍将延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美副部级谈判释放积极信号、中美贸易紧张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华为相关事件仍在不断发生,波兰也参与到了扣留华为员工的事件中,而加拿大的态度甚至较先前更加强硬。这都说明,虽然双方高层在战略上都有缓和矛盾、避免摩擦升级的意图,但美国在战术层面全方位对抗中国的趋势已经形成,中短期内很难扭转。至于90天期限内,中美双方能否形成共识,达成阶段性妥协方案,其关键点还不在于一月下旬中方是否派团赴美谈判,而在于谈判结果在各自国内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未来还需继续跟踪相关事件进展和中国应对措施,在双方持续博弈的90天内,任何筹码的变动都将会影响中美贸易摩擦走向

关键词阅读:朱启兵 进出口数据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