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央行直接买股票救市?央妈没有必要直接上阵

摘要
如果央行一旦采取这种方式进入股票市场,那么它对于股票市场自由、公平的价格秩序所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期,关于中国央行购买股票的传闻声一浪高过一浪。1月9日接近央行人士对媒体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多位法律人士表示,央行直接入市并不符合法律规定,可通过给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买股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撰文称,央行直接购买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主流观点认为,央行入市的提议行不通,“实施可行性基本为零”。

  得知这个传言,笔者也是惊讶的,认为这与央行的职责相悖,央行直接入市的可能性目前为零,而且即便不考虑法律、央行职责等因素,也是多此一举,毕竟即便救市,渠道和途径很多,没有必要央行直接上阵。我们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央妈”。

  所谓“央行入市”的传闻要从一份报告说起。1月8日,日本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在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下,企业盈利在2019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能将会偏向负面,因此预期中国政府将在2019年第二季度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过去在股灾期间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队”可能迎来新的加入者——中国央行。”报告还称,股市走强将有助中国政府将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朝消费方面进行调整,中国将采取超越过往的措施去刺激股市,央行可能会发挥关键作用。

  无独有偶,彭博社援引野村控股亚洲研究部负责人 Jim McCafferty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内股票,并将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来刺激股市。具体来说,政府可能会授权中国央行参与购买股票。

  传言中所描述的央行行为,可以理解成是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而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而购买ETF实际上是相当于购买了其所跟踪的指数,这是一种完全被动式的管理方法,目的是为了拟合某一指数,这与央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根本目标相违背。而且,传统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工具是政府债券、国债等,通过适时买卖政府债券,从而调整商业一行准备金,进而管理其信贷能力,满足变化的投资需求,同样,ETF也与这个逻辑相去甚远。

  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理解成是刺激资本市场,从而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但是,比起这种间接的刺激方式,减税、降费、补贴等更为直接的方式对企业来说效果会更好。

  ETF是一种指数基金,购买这种指数基金的目的更像是看中或者希望某一种指数上涨,而并不是希望公司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与实体企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资源在资本市场中空转并没有流入实体企业,这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在我国当前证券市场尚不完善,资源传导机制并不通畅的现实下,借由ETF管理资本市场,进而刺激实体企业的方式无疑是吃力不讨好。

  就算是国家想要通过宏观调控来改善经济状况,也并不需要采用直接参与股票市场交易的方式,留给国家操作的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想要刺激资本市场,可以采取降低印花税、通过国有投资公司进行股票投资等方式,想要刺激实体经济,可以采用调整税制结构,降低贷款利率,增加政府投资等等方式,针对于不同的时间安排、刺激力度都有对应的工具,也可以将他们搭配使用,相机抉择,国家不需要走授权央行参与股票市场交易这条路。

  更重要的,如果央行一旦采取这种方式进入股票市场,那么它对于股票市场自由、公平的价格秩序所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市场将会认为,国家可以自由的调控资本市场,既然当股票市场低迷时,央行会伸出援手,那么资本市场未来必然是美好的,投资者就会缺少对于投资标的理性判断,同时央行购买ETF所对应指数对应的一篮子股票,也仿佛穿上了“黄马褂”,被市场青睐,这是因为央行垂青,而并不是其业绩亮眼。这种判别价值的方式,会扭曲当前资本市场的价格评判标准,加剧股票市场的震荡,滋生股票市场的劣币效应。同时,风险性是资本市场最大的特点,而进入该市场的央行必然也会承担由此带来的资产贬值风险,反而增大了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所以,窃以为,央行直接进入股票市场交易,实属法律之外的多此一举,不仅不可为之,而且没有必要为之。当然了,市场中出现这种传言,也是因为如今国家的多项降息刺激政策,都没有提振当前死气沉沉的股市,这体现出了投资者需要政府提供信心和支持,有关部门需要进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刺激方式,相信要比央行购买ETF效果好得多。

关键词阅读:盘和林 央行 救市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