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并购应以实体经济为导向 强强联合 相得益彰

摘要
并购的初衷应该在于强强联合、应该在于相得益彰

  日前,由中国并购公会主办的“2018(第十五届)中国并购年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新时代,并购的力量”。

  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在肯定了我国并购发展成就的同时表示,新一代并购人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价值观的挑战,他希望下一代并购人是在为文明发展而并购,为保护知识产权而并购,为实体经济发展而并购,取代之前野蛮增长、掠夺知识与资本空转的价值导向。

  正如王巍所言,并购从早期的企业“婚姻介绍所”到今天走向全球,无论是规模还是体量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根据Wind中国并购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并购交易市场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尤其自2014年开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监管简政放权,我国并购交易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宣布交易项目达6606笔,宣布交易规模达31149亿元,交易规模较2014年同比增长了19%。不过2016年,由于境内资本市场再融资及资金出境均趋严,并购市场出现回落,但总体还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交易数量不断增加,但从交易地区和行业来看,并购显示出了很强的倾向性。地区反面,并购活跃集中于东部沿海,北广上地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并购市场则较为平淡。地区的分布其实也显示出了如今行业的分布状况以及并购的行业选择,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类并购一骑绝尘。而其他名列前茅的也是类似工业、金融、医药等规模需求型、资本需求型以及高新技术行业。这也侧面说明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行业和地区的差异不仅仅代表了市场发展状况与产业发展方向,也显示出来了并购的动因。就动因来讲,中西方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发展了上百年的西方资本市场上,并购的原因往往更加符合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即出于股东权益或者代理问题导致的过度扩张。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追求上市与技术寻求的倾向更为明显。

  由于中国申请上市的公司首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约定的准入条件,严格的行政审批使得上市公司身份成为一种珍贵资源,那些自身条件不能满足上市准入条件或者认为直接上市成本太高的公司,纷纷选择在资本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壳资源,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公司非常特别的并购重组动因。与之相联系的便是避免退市,特别是企业出现连续亏损时,艰难上市的企业当然不愿轻易失去上市身份,她们会积极寻求投资人对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而监管层面,为了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投资人的权益保护也会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改善报表业绩维持上市资格。

  而这些为上市而进行的并购并没有真正对行业和市场发展提供帮助,更多的是开拓了本公司的融资途径,方便了投资人的资本退出,此种并购大行其道有损并购市场未来的发展,往往还会引发炒壳现象,造成资本空转。

  不过,从2018年几期重大的并购事件我们也看到了并购脱虚向实的姿态,其中,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收购摩拜属于业务拓展,旨在扩大新零售版图,特别是前者,阿里靠着将饿了么收为己用完成了口碑与饿了么的新零售闭环,极大提升阿里在线下零售市场的竞争优势。除了互联网方面,中华企业并购上海中星集团、恒大健康全资收购香港时颖、蓝帆医疗并购柏盛国际也都分别从产业协同、业务拓展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助力了公司的成长,其中,蓝帆医疗的并购,将公司主营业务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自动化程度低、竞争门槛低、耗能高的医疗及防护手套产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自动化程度高、竞争门槛高、能耗底的心脏支架及载药球囊等三类心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

  其实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并购市场,并购的初衷应该在于强强联合、应该在于相得益彰。正如王巍所言,并购未来的方向应更多的指向产权保护与提振经济。太多的案例显示企业的并购是为了起到一个“公告效应”,即通过宣布并购而推动企业资本市场价值的上涨,从而方便管理者攫取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并购的影响却很小,甚至有些因为并购拖垮了整个公司。

  纵观我国并购市场发展,无论是前期政府主导的国有产权并购还是之后的企业上市并购,较之西方来说多了不少非营利或是追逐短期利益的目的。企业层面来讲,我们虽然承认动机无优劣,但放大到社会层面,仅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并购将是有损经济发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呼吁并购应更加注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注重并购的长期绩效改善效应,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并购心理,才能营造良好的并购环境。

关键词阅读:盘和林 实体经济 并购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